明朝法定结婚年龄(明朝几岁结婚)-亚博安卓下载

网友提问:

明朝的婚姻制度规定多少岁结婚?

优质回答:

先秦时的《周礼·地官·媒氏》记载:“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据《礼记·内则》中所述,男子在20岁时行冠礼,而后学礼,30成家;

女子举行笄礼,20岁时出嫁,若有特殊情况,最迟也不可超过23岁。

西汉过期,汉惠帝刘盈下令,女子出嫁的年龄不可超过15岁。

魏晋南北朝时,晋武帝司马炎规定女子出嫁不得超过17岁,但是《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后者比较可靠!

北周时期,建德三年,朝廷颁发诏令:男子15岁,女子13岁以上军民依时嫁娶。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规定:男20岁、女15岁以上无夫的,州县以聘礼娶。

唐玄宗李隆基时,规定男子结婚年龄为15岁,女子为13岁。

北宋时期依然遵守唐朝的婚姻法,。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南宋宁宗赵扩规定结婚年龄为男16岁、女14岁。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和南宋一样。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是要被处罚的。

清朝是比较接近现代的结婚年龄,男子初婚在21到25之间,女子初婚在18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可再婚的宽松政策。

在明代,从明朝的《万历会典》里可以看到,它有这样的规定,它规定亲王可以纳妾十个,而郡王在结婚之后,如果二十五岁还不生育,则可以纳妾两个,如果三十岁还不生育,可以再纳两个,也就是郡王一级纳妾四人,其他不同级别的也有不同的规定。至于民间的百姓,按照明朝的法律规定,只有到了四十岁无子,才可以纳妾。但娶妻纳妾,妻,为何叫娶?妾,为何叫纳?这一娶一纳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妻妾制度。法律上还明文规定:「凡男子年满40而无后嗣者,得纳妾。」这是因为中国有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娶上几个小老婆,都是为了给祖宗延续香火。这也给中国古代男子纳妾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注脚,使纳妾变成了一种堂而皇之的行为。

其他网友回答

各朝代建立之初,大多经历战乱、天灾人祸等非正常现象而导致人口锐减,出现大量土地荒废无人耕种,为了迅速恢复人口发展经济从而国家强盛,各朝代初都是鼓励坐育的,加上古时医疗落后,食物不足,孩童成活率是比较低的,所以反映在婚配上就是结婚年龄较早,以便在最佳生育期能多生育,来弥补成活率不足的问题。

明初,《大明令》起着临时法规的作用,同时也承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订立的关于定婚等嫁娶行为的礼仪规范的法律效力,曾明文规定:“凡民间嫁娶,并依《文公家礼》。”综合《大明令》、《大明律》及各朝条例中的规定可看出明代法定定婚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项:

(一)凭媒而立

(二)由尊长主婚

三)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

(四)双方自愿、意思表达一致

明一代对婚配相对其它朝代而言还是比较开放和人性化的,比如最后一条的表达,还有允许二次婚配的制度。

至于成婚年龄,有记载明代庶人百姓的婚礼仪式主要依据是《朱子家礼》只存纳彩、纳币、请期的仪礼。如洪武元年制定,禁止庶人百姓指腹、割衫襟为亲.凡庶人娶妇,男子年在16岁,女子年在14岁以上者,可以听任婚娶。而明太祖洪武曾明确呵令天下:男十六,女十四可婚配!

综合各文献记载,明初及中期以男十六,女十四最为可信,而到了中后期,则大多不受此约束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