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写了两首诗(刘邦一生写了几首诗)-亚博安卓下载

网友提问:

刘邦一生只写过两首诗,一首豪放一首悲凉,反差为何如此巨大?

优质回答:

刘邦所写的两首诗是两个不同的年代。一个是立志之年,大有一展宏图之愿,一个是暮落之年,力不从心,只有仍将夙愿付之东流。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一生写过两首诗。

准确地说,也不叫写诗,而是写歌词。在当时的楚地,流行一种楚歌。只要有调子,谁都可以编一些词填上去。只要是生活在吴楚一代的人,似乎都会唱。而且这种楚歌很有代入感,当年韩信就用一招“四面楚歌”,让项羽的十万大军溃不成军,项羽也因此走到了绝境。

刘邦显然也很会唱这样的楚歌。他一生写了两首诗(或者说两首歌词,我们姑且把它们都称为诗,下同),不过,我们今天读这两首诗的时候,却感觉刘邦写的这两首诗,画风完全不一样,完全不像是一个人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邦剧照)

我们先来看看刘邦写的第一首诗《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慷慨悲凉。尤其是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达了刘邦心中的落寞和悲哀。他虽然是帝王,他虽然能够雄视天下,一统海内。但是到了最后,却是所有的人都想反叛他。先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接着是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相陈豨。后来又是淮南王英布。虽然他率军平定了英布之乱,但是,他本人也被英布射了一箭。然而这还没完,北方的匈奴又虎视眈眈,他重新封的燕王卢绾,本来是他最好的兄弟,似乎又有背叛他的风言风语。

早年的刘邦,朋友满天下。现在却成了孤家寡人,找不到人和他说说心里话。

不过,刘邦心中虽然悲凉,但是,悲凉并不是主调,慷慨才是这首诗的主调。“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种威服天下,一扫六和,舍我其谁的气势和霸气,满满的都是骄傲,都是狂放。

这是一种帝王的霸气,一种想要你今天死你绝不可能活到明天的霸气。

但是,在刘邦写的另一首诗里,我们读到的却是另外的东西。这首诗是刘邦写给戚夫人的:“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戚夫人剧照)

当时刘邦为了戚夫人,准备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然而,刘邦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周昌这些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吕后最后去求已经归隐的张良想办法,张良对吕后说,你把商山四皓请出来,给刘盈站台吧。于是,吕后花重金请出了商山四皓。当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的时候,于是认为刘盈羽翼已丰,不可动摇。

回去以后,刘邦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戚夫人,还对戚夫人说,你给我跳个舞,我给你唱首歌吧。在戚夫人绝望含泪跳舞的情况下,刘邦唱了这首歌。也可以说,写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里,刘邦满满都是灰心丧气,意气消沉。他认为刘盈是鸿鹄,已经羽翼丰满,高飞而去,横绝四海。而自己手中只有短箭,就算是想要刘盈射下来,也是办不到的。

如果我们不明白刘邦和刘盈的关系,我们可能真的会和戚夫人一样,陪刘邦伤心落泪。但是我们知道刘邦和刘盈的关系,我们知道刘邦的能力,他想要换太子,其实也就是一句话而已。虽然有周昌等人反对,虽然樊哙等人肯定也会反对,虽然吕后更不同意。但是,韩信、臧荼、韩王信、彭越、英布、陈豨等等这些一世枭雄刘邦都不放在眼里,周昌、樊哙、吕后又算得了什么?

(吕后剧照)

周昌连话都说不利落。刘邦敢跑过去,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周昌反对又怎样?

刘邦派樊哙去打卢绾,樊哙不动身,刘邦还不就毫不讲情面地让陈平、周勃去杀他。如果当时刘邦不是行将就木,樊哙肯定就被杀了。

至于吕后,她连大声对刘邦说一句话都不敢。当周昌反对刘邦废太子后,她作为一个国母,竟然赶紧跑去跪谢在周昌面前,可见她的无助。要救刘盈,她还只能去求张良出主意。我估计她当时可能并不是去求张良出主意,而是求张良救刘盈。但是张良知道他去对刘邦说也没用,同时,也不想再招惹红尘之事,才让她去请商山四皓的。

张良不过是推脱而已,没想到刘邦竟然把商山四皓很当回事,由此便认定刘盈的太子之位不可动摇。

刘邦真的把商山四皓很当回事吗?商山四皓无权无势,不过是四个隐居的老头罢了,也谈不上有什么德行。而且刘邦心狠手辣,从来没认为老人家很重要,他怎么会把商山四皓当回事呢?

显然,或许刘邦压根就没想过要换太子,商山四皓只不过是刘邦推脱戚夫人的一个借口而已。

而刘邦一个写过《大风歌》的霸气帝王,写出了那么一首自轻自贱的诗,也不过是他推脱责任,找的一个借口搪塞戚夫人而已。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网友回答

诗为心声。刘邦这两首诗可谓标准地因时间不同,背景不同,心情不同而发出的内心感慨。写第一首时正是刘邦夺得天下,志得意满之时,其豪情壮志满怀,可谓豪气冲天。故此诗充满千古英雄舍我其谁的豪气。第二首则完全不同了,虽然刘邦己当了皇上,贵为天子,但自己已经年老了,身体也有病了。本来年老多病其意志,豪气就大大减弱了,非年轻气盛之当年了,更何况身为皇帝,更要考虑天下之安危了,他不能由着个人的性子和脾气来,他要考虑政权的稳定和长久。当面对太子废立这种事关将来政权安危大事时,他不得不放弃自已的偏爱而屈从于国家大计。第二首诗其名之所以叫《鸿鹄歌》,充分说明了他纵有鸿鹄之志面对現实也只能“无可奈何”了。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一生中只写过两首诗。确切地说是即兴唱了两次歌。即《鸿鹄歌》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这首诗写于刘邦平定九江王英布之叛后,他回到家乡沛县,置酒高会儿时尊长好友,回首自己这一生,风风雨雨,风雨兼程,历经磨难,鸿门宴上刀光剑影,白登山下七日胆寒,好不容易天下安定,这不,该死的黥布又起刀兵,好在这次平叛还算顺利。可是老百姓需要太平啊!自己身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话虽如此说,但像英布这小子就不安分,彭越也靠不住,我大汉是多么需要那些能征惯战的勇士为我镇守关隘险要啊!刘邦在宴会上,三杯酒下肚,直抒胸臆,意气风发地唱出“大风歌”,意气是何其雄豪,何其霸气!非文人墨客诗词歌赋可比。

但同是这位大汉天子,在另一场合所唱的歌却好不凄惨,那是高祖十二年,他想更换太子,在与爱姬戚夫人饮酒时,只见刘盈身后跟着“商山四皓”从眼前一晃而过,刘邦就知道爱子刘如意没戏了,他无限伤感地又歌一曲: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这首诗名为《鸿鹄歌》,歌中慨叹的是木已成舟的无奈,老皇帝为爱子如意,为爱姬戚夫人深深担忧!故曲调悲凉,完全不见唱大风歌的豪迈霸气了,有的只是凄凉伤感回天乏力与无尽的担忧。

由此可见,同是一个诗人,在不同境遇之下所写的诗,居然可以是天壤之别,何也?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此一心情,彼一心情!所谓诗言志,歌咏言是也!

其他网友回答

霸气……安他身上不合适吧……一无赖混混而已………他只会说,这个我不懂,但我觉得你说的非常对,我相信你能把它搞好………霸王就是太自负,因为太强,所以骄傲,他不屑的事情,刘邦却信手拈来………大风起兮云飞扬,没觉得怎样,与力拔山兮气盖世根本不是一个格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