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假如卫太子刘据没有自杀汉武帝还能让他做储君吗?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有没有人比刘据更适合做储君,如果有,刘据自然被边缘化,如果没有,储君之位必然还是刘据。
(刘据剧照)
汉武帝一共六个儿子,皇后卫子夫生长子刘据,王夫人生次子刘闳,李姬生三子刘旦、四子刘胥,李夫人生五子刘髆,钩弋夫人生幼子刘弗陵。
公元前117年,刘闳授封齐王、刘旦授封燕王、刘胥授封广陵王。
公元前110年,刘闳英年早逝。
公元前97年,刘髆授封昌邑王。
公元前94年,刘弗陵降生。
公元前91年,刘据被逼杀。
综上所述,刘据去世,汉武帝的继承人只能从刘旦、刘胥、刘髆及刘弗陵中选出。但是汉武帝最终选择了幼子刘弗陵继位。如此一来,说明汉武帝并没有看上其他三个儿子。其中的原因也不复杂:
刘旦的学识、才干、胆识均同汉武帝相似,所以刘旦继位,必然会走汉武帝原来的施政路线。但是汉武帝深省,这条路已经不适应汉朝的发展,继续下去,只能将国家推向灭亡。
刘胥性格同哥哥刘旦相似,而且力大无群,可空手降服猛兽。但是刘胥为人太过跋扈,经常不守法度。所以,汉武帝也不会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一个粗野的莽夫。
刘髆天生体弱多病,汉武帝也不敢寄予厚望。最终他还于汉武帝之前去世,证明汉武帝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汉武帝剧照)
所以,如果刘据没有自杀,汉武帝也不会考虑刘旦、刘胥、刘髆三人,最后只剩下刘据同刘弗陵pk。最终汉武帝会选择谁,答案不言而喻。
首先,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7岁时被立为太子,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的巫蛊之祸时,已经做了31年的太子。而这么多年以来,汉武帝一直把刘据当作未来的大汉天子来培养,因此也塑造了刘据很强的施政素质,同时更赢得了一部分朝臣的支持、追随,所以刘据继位合乎情理,顺乎民意。
反观刘弗陵如白纸一张,继位时不过是一个8岁的小孩子,虽然汉武帝为其选了五位重臣辅政,而实际上也注定了他一直是一位有名无实的皇帝。最重要的是,如果辅政大臣有篡谋之心,取代刘弗陵易如反掌。显然,让刘弗陵接班,汉武帝冒了极大的风险。如果刘据健在,汉武帝绝不可能再“走钢丝”。
(刘弗陵剧照)
其次,汉武帝推行的是“多欲”政治。他一生虽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重儒学,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征伐四夷,开疆拓土,宣扬大汉国威。但是汉武帝又有好色求仙,大兴土木,侈谈封禅,奢好巡游,推行峻法,暴虐百姓的一面。而刘据的政治主张、施政理念恰好同汉武帝相反。这倒不是刘据缺乏韬略,而是他能看到汉武帝施政弊端,做到及时改正,张弛有度。
汉武帝晚年也对自己的“劳民之举”有过深刻反省,并发《罪己诏》,即行改弦更张,减免赋税,专心发展农业生产。如果刘据健在,汉武帝自没必要如此的匆忙、紧迫,劳神费力,这些事情完全可以由下一代君王来完成。
(汉武帝剧照)
所以,刘据是储君最佳人选,被逼杀是汉武帝一生最大的错误。事后,汉武帝也非常后悔,并且深刻反省。因此,在刘据去世后,汉武帝针对性地做了三件事情,以宣泄内心的苦闷与悲伤:
将当时追杀刘据的兵卒张富昌及新安县令史李寿均封侯,而查明巫蛊真相后,又将二人满门抄斩;
之前,主谋江充被刘据捕杀,依旧抄斩其家人,还将另一主谋黄门苏文用火烧死;
分别于长安、湖县(今河南灵宝县北)建思子宫。前者为出生地,后者为去世地,频以祷念,寄托哀思。
总结:生命不可重来,汉武帝所有举动于事无补,然而没人能阻止他的反应激烈。因为于汉武帝来说,不仅是失去一个儿子的问题,还有大汉王朝最佳继承人的问题。既然时光不可倒流,汉武帝只能付诸报复与缅怀,以此来寻得内心的平衡与安慰。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怎么可能?汉武帝刘彻是谁?
公元前71年7月,大汉帝国的皇太子刘据为自保被逼起兵长安。无论何种原因,当刘据听信少傅石德的意见,矫诏起兵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俺们都知道,皇太子刘据是因为小人江充一手制造的“巫蛊之祸”,才被迫起兵。无论什么原因,无论有何冤屈,公然发兵准备围攻汉武帝刘彻所住的甘泉宫,就是实实在在的谋反和叛乱!
刘据的老师——太子少傅石德,出于私心,给刘据出了一个馊主意:“起兵造反!”
“捕杀叛逆者,朕自会赏罚分明!”这就是刘据的父亲——汉帝国皇帝刘彻闻知自己的嫡长子起兵的第一反应。而且不问青红皂白,盛怒之下做出的一个决定。当刘彻这个平叛诏书一发出,就没有什么父子之情了,也没有皇太子刘据的活路了!
“胳膊拧不过大腿”!历史实事也是如此!刘据兵败后,为了自己的尊严——悲愤自杀!
俺们再看看汉武大帝刘彻是怎么做善后处理的呢?
要不是自己是刘据的父亲,刘彻恨不得诛灭刘据的九族!除了刘据刚生下三个月的孙子刘病已被投入大牢,侥幸保了一条小命,废太子刘据的子孙及妻族几乎被刘彻诛灭殆尽,母亲卫子夫家族也随之被族诛。
“无情最是帝王家”不是说着玩的!谈什么骨肉之情?说什么夫妻之爱?
刘据倘若没有自杀!也不过三种下场:
a.依《汉律》,或论罪处死,或赐死。
b.废皇太子之位,贬为庶人。
c.终生圈禁,生不如死。
刘据断无再做储君的可能!文章开头俺就反问过一个问题:“刘彻是谁?”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司马光
刘彻的无情无义,前皇后陈阿娇领教过!帝国的重臣灌夫、窦婴、李陵、李广利等人领教过!刘彻的亲舅田蚡领教过!帝国的丞相刘屈氂领教过!就连帝国的著名史学专家司马迁也领教过!就连生下宝贝儿子的宠妃——钩弋夫人也领教过!知夫莫如妻,要么皇后卫子夫一听到自己的儿子兵败,就“很自觉地”套上几丈白绫,悬梁自尽?
建什么“思子宫”?寄托哀思?修什么“归来望思台”?期魂来归?纯粹是晚年刘彻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同样,知父莫如子!刘据就根本不做“再为储君”的梦!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很不好说,以汉武帝的性格很可能会失去理智,雷霆大怒,刘据非死即伤。但也不排除汉武帝突然悔悟,放心交权。刘据不自尽还顺利的见到汉武帝的情况下会有什么结局,我们来做一个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坏的方面,汉武帝从十六岁登基,享年七十二岁,做了五十四年天子。一辈子文治武功,雄才伟略,抗击匈奴,开疆扩土。要是说如果有一件事情能让他后悔的就是皇太子刘据的惨死了。
汉武帝一辈子做了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他一辈子都在做这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外戚,他刚登基的时候权利在太皇太后自己的祖母窦太后手上,那时候还有点叛逆,老太太虽然干政,但是对自己的孙子还是不错,等熬到老太太去世后,他亲舅舅田汾又冒出来了,而且嚣张跋扈,贪得无厌,汉武帝对他那是非常厌恶,但是没办法,自己的母亲王太后王娡疼爱这个弟弟,汉武帝不能忤逆自己的母亲,毫无办法。但机会还是有的,同样是外戚的窦婴跟田汾抖得两败俱伤,汉武帝一个一个收拾,窦婴被杀,田汾突然发疯,汉武帝又赢了。
貌似汉武帝很青睐外戚,既打压又重用,当初培养卫青的时候是全力支持,卫青这个骑奴出身的下等人,草根逆袭成功的创造了奇迹。七战七捷,龙城飞将,无敌统帅,和外甥冠军侯霍去病被后人尊称为“帝国双璧”。功成名就被封为大将军,这还不算,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利还创建一个内朝,卫青就是一个内朝大佬,当时卫青的权利达到什么程度呢?汉武帝要求两千旦以下官员只要见到卫青都要行跪拜礼,丞相对卫青要长揖来表示汉武帝对卫青的宠爱。卫青他是个奇人,别人跪他,他还礼,他有这么低调。硬骨头汲黯连汉武帝都不鸟的人对卫青也是如此,下面的人要卫青收拾他,卫青呢,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简直就是有能力没脾气的人上人,而且还取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做夫人,卫青已经站在山顶了,连汉武帝想打压都找不到机会。
卫青去世后汉武帝又把目光投到另一个大舅子身上,贰师将军李广利。但是李广利没有卫青的本事,当时国家也没有卫青时代那么好,李广利打了不少仗,但是劳民伤财,又败多胜少。后面又跟丞相刘屈氂密谋想让自己的外甥昌邑王刘髆做太子,被汉武帝知道了要收拾他,他吓得投降了匈奴。
第二件事就是抗击匈奴,这是他一生的事业,他自己也知道这样做劳民伤财,国家苦不堪言,但必须怎么做,太子刘据经常劝他,他跟太子说我来做恶人,现在都是给你铺路。
第三件事就是打压丞相,汉初的丞相可不简单,那是相国,权利大到无边。申屠嘉甚至敢当着汉文帝的面打他的宠臣邓通,而且汉文帝还要跟丞相求情。汉武帝也是认为丞相权利太大,要是不打压不削弱,将来后人不争气,容易大权旁落。所以汉武帝总共十一个宰相,因他而死的就好几个,能善终的就阿弥陀佛了,被贬的算万幸了。公孙贺听到自己要当丞相了哭了半天,还说自己活不成了,结果真的惨死。
从打压外戚和削弱丞相的事情来看,汉武帝是个凶狠残暴的人,为了权利不择手段,越到晚年疑心越重,对谁都不放心。巫蛊之祸就是这样诞生的,要不是汉武帝晚年昏聩,把权利看的太重,整天疑神疑鬼,皇太子也不至于惨死,还灭了三族。
这下好了自己培养了三十多年,花了毕生心血苦心栽培的嫡长子就这样被自己的猜忌给整死了,他不后悔才怪。自己天天想成仙,但还是要面对死亡,当死亡越来越近的时候,汉武帝越后悔杀太子。他总共就六个儿子,太子死了其他几个他又看不上,晚年得子的刘佛陵倒是喜欢,可才几岁的孩子,大汉帝国交到小孩子手上怎么能放心。
那么刘据不自尽的话,汉武帝会不会原谅太子,先说不可能方面,因为汉武帝对权利欲望到了变态的地步。绝对不能轻饶他,要是放过他,将来别人也学太子怎么办。两种结果,一种是直接杀,另一种是圈禁看管起来。将来传位就算对太子还是有感情也不会传给他,可以传给太子的儿子史皇孙史皇孙刘进。
第二种就是先关押,等汉武帝慢慢慢慢醒悟过来,再传位给他。当然关押期间肯定有不少人替太子求情,汉武帝虽然残暴,但是对求情的人倒是不错,像壶关三老就在太子还没自尽的时候冒死求情,汉武帝很赞同就是不松开,不然刘据也不会死。田千秋在太子死后就更详细的分析对错,说的汉武帝幡然醒悟,后悔莫及。田千秋也因此在短时间内连升几十级做到了丞相。汉武帝对田千秋提的利国利民的建议几乎全部支持,从这里可以看出汉武帝是舍不得太子,田千秋敢替太子说话,而且汉武帝也想到太子当初跟自己提过的仁政,这不就是自己一辈子所追求的结果吗?等到自己的皇太子死后才能实现。
最终汉武帝会不会杀太子取决于汉武帝自己的领悟了,他要是能反省太子能活,要还是把权利看的比命重要太子必死无疑,但汉武帝还是要杀死太子,将来绝对会后悔。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卫太子刘据没有自杀,而是被生擒,汉武帝不会让刘据继续作太子,而是会废了他,最后杀了他。这一点从他对刘据起兵后的一系列举动就可以看出来。
汉武帝彻底醒悟儿子是冤枉的是在儿子死了之后,如果真的抓了刘据,愤怒的他会第一时间处死刘据。
汉武帝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性命,不惜牺牲他人的命。
巫蛊之祸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就是因为汉武帝的猜疑和昏聩,这场灾祸最终酿成武帝自灭满门的惨剧。
丞相公孙贺父子,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全部被杀。
这些人里面包括大臣,外戚,功臣甚至还有自己的骨肉。可见这个时候汉武帝已经歇斯底里要把亲人杀个干净。
由于汉武帝没有结束巫蛊之祸,这样一向和太子不和的江充等人最终将矛头指向课太子刘据。
当江充在宫中挖出诅咒的工具的时候,已经无法和父亲联系的刘据被逼之下只能杀死江充起兵自保。
而此时的汉武帝在得知了刘据起兵后,虽然也曾经怀疑,但是很快就暴怒认为刘据是造反,于是下令平定叛乱。
面对父亲的大军,刘据只有兵败逃亡,随后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妻子史良娣、皇孙刘进等人全部被杀。
凡是跟随太子造反的人全部被杀诛灭九族。对于和太子作战的人全部加官进爵
壶关三老令孤茂上书为太子辩护也没有打动汉武帝,他任然要求继续抓拿太子?
这个时候的刘据已经无路可逃,他想起了自己亲人的惨死,知道冷漠的父亲不会放过他,如果自己被抓一定会很凄惨的死去,于是在被发现后自杀了,而抓拿太子的人最后被汉武帝封侯作为奖赏。
不过在看到儿子和两个孙子的尸体的气候,汉武帝终于被触动了,此刻他只是一个逼死妻儿的老人了,这个时候他才恢复了人的本性。
之后在田千秋的提醒下,汉武帝才彻底醒悟过来,刘据真的被冤枉的,起兵是被逼无奈。于是汉武帝灭了江充的九族,杀了那些逼迫追捕太子的人,并且修建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来纪念儿子,不过为时已晚。
其他网友回答
刘据不自杀。汉武帝也会想办法让他自杀,因为汉武帝也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想削弱外戚势力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