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开始自学画画的他,却是毕加索的灵魂导师 | 史上最宅的画家-亚博安卓下载

有温度 有深度有广度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tamia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卢梭应该是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好奇的人物之一。绰号「海关职员」,他40岁才开始自学画画。第一次参展时的画作被观众恶意划破,余生都在艺术圈权威人士的冷嘲热讽中度过,却又在晚年赢得了一批年轻人的追崇:大名鼎鼎的毕加索和马蒂斯都是他的忠实追随者。在卢梭离世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他的画作被挂于世界各地的知名博物馆中展出。提起他,人们通常会加之以「现代艺术教父」这个头衔。英国艺评家阿拉斯泰尔·苏克(alastair sooke)曾这样说道:「自学成才的卢梭因为笨拙的构图和透视受到嘲笑。但如果他受过训练,我们所知道的现代艺术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本期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卑微与伟大
1880年的卢梭
要讲述亨利 · 卢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的一生,似乎有些乏善可陈。1844年,他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小镇拉瓦尔(laval)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在家乡念完高中,他做过律所文员,服过兵役,最终在巴黎海关做了二十多年的检查员。
至于他为何会在40岁左右的年纪决定开始画画,没人清楚其中的原因——也许是为了打发掉工作中无所事事的时光,也许是卑微的背景掩盖了他心中一直所怀的抱负。
让 · 莱昂 · 热罗姆《耍蛇人》,1879,布面油画,82.2× 121 cm
这位自学成才、风格独树一帜的现代派教父,在绘画生涯的初期并不那么自信。卢梭在追求传统还是现代艺术之间摇摆不定,他曾强烈表达出对让 · 莱昂 · 热罗姆(jean leon gerome)和威廉 · 阿道夫 · 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等学院派画家的钦佩,并努力争取获得法兰西美术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的认可。
威廉 · 阿道夫 · 布格罗《圣母怜子图》
1876,布面油画,148 x 230 cm
1885年卢梭的两幅画作被纳入香榭丽舍的官方沙龙(salon des champs-elyse’es)展出。这是他第一次获得公开展览的机会,成就的喜悦还未焐热,却获知自己的两幅画在展出时遭到观众无情的刀片破坏,被移出了沙龙。
1
嘉年华晚会
carnival evening
1886,布面油画,117.3 × 89.5 cm
现藏于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他转而投向刚成立不久的独立沙龙(salon des indépendants)。这是一个不设评委或奖项的独立艺术展,它的成立是为了回应当时那些由官方政府赞助的沙龙所带来的教条主义;它在1884年成立后持续三十多年的年度展览,一度奠定了二十世纪早期的艺术趋势。
独立沙龙1913年的场景
1886年的独立沙龙上,卢梭的《嘉年华晚会》已经展现出他成熟时期风格中所具有的奇特、梦幻般的品质和构图安排。画中,一对身着狂欢节服装的男女站在黑暗的森林里。他们看起来安静而悲伤,完全没有刚参加完嘉年华活动所应有的那种快乐情绪。人物的用光似乎是从其内部发出,而非来自月亮的光照,背后的森林则奇怪地陷入黑暗中。一种神秘的氛围弥漫在画面景观之中。
可惜这样的艺术在当时的艺术圈并不受待见,他之后的许多作品也都受到了负面评价。评论家们纷纷写道:
「在他的作品前,人们推搡着,整个地方充满了笑声。」
「卢梭先生蒙着眼罩用脚在画画。」
「从未见过比卢梭画的肖像和梵高的星夜更荒诞离奇的东西。」
卢梭面对声声嘲讽,只是把这些评论从报纸上剪下,收集在剪贴簿上。他几乎每年都顽强地向该沙龙提交着作品,直到去世为止。
2
《有风景的自画像》
myself, portrait-landscape
1890,布面油画,146 × 113 cm
现藏于national gallery, prague
这幅自画像流露出卢梭作为画家的崇高抱负:手拿画笔和调色板,戴着艺术家标志性的贝雷帽,以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为背景,他在画幅中用夸张的比例描绘自己。
画作创作于1890年,不过卢梭此后还做过一些小改动。他在1901年成为菲洛技术协会(association philotechnique)的绘画老师后,在夹克翻领上增加了一枚表示学术杰出的勋章;后来还把第一任和第二任妻子克莱门斯、约瑟芬的名字写在了调色板上。
3
热带风暴中的老虎/惊喜
tiger in a tropical storm/surprised
1891,布面油画,130 × 162 cm
现藏于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热带风暴中的老虎》又名《惊讶!》,是为卢梭赢得声誉的第一张丛林主题画作,于1891年在独立沙龙上展出。
一只老虎正在经受着丛林暴雨,它似乎在突如其来的闪电中畏缩,又好像正准备扑向画外的某种猎物 ——观众可以发挥想象来决定结果如何。
展出时,一些评论家嘲笑它的稚嫩构图:比如,老虎及其周围的草木都十分平面化,这显示出作者缺乏学术指导 —— 而这种平面化如今恰恰被视为卢梭独特风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实际上,卢梭的丛林画作或许在表面看上去很简单,却是一层层精细地构建起来的,并使用了大量不同的绿色调来呈现丛林茂盛的生机。他甚至还设计出独特的方法来描绘这场狂风暴雨——在画布上斜拉一缕缕银色颜料 ——其灵感来源于威廉 · 阿道夫 · 布格罗画作的缎面画法。
当时一位年轻的艺术家费利克斯 · 瓦洛顿(félix vallotton)观看后写道:「这个老虎突袭猎物的精彩画面不应该被错过;这是绘画的阿尔法和欧米茄。」卢梭首次得到了严肃的评价。
4
战争
war
1994,布面油画,195 x 114 cm
现藏于 musée d’orsay, paris
1893年,49岁的卢梭提前从海关退休,这位「周日画家」开始了全职作画的生活,一心一意追求心中的艺术理想。另一方面,他通过一些诸如在街头拉小提琴之类的兼职工作来补充自己微薄的养老金聊以度日。第二年,《战争》在当年的独立沙龙上展出,可以说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这幅大型寓言画为他赢得了权威文学杂志《法国信使》(mercure de france)的好评。卢梭在画中把战争比作一个身着白衣的野蛮女子,骑着黑马驰骋在尸横遍野的土地上。女子手持一把燃烧的火炬和一把光秃秃的剑,在画面左边,她所过之处的树木已被烧成黑色,而她眼前的那棵灰色的树似乎正等待着火和毁灭。垂死的人们像树枝一样被砍断四肢。
色彩和生命从万物中抽干,只剩下死亡和毁灭,这大概是卢梭所画过的最为沉重的主题了。他将这匹马描绘为《启示录》中四名骑手所骑的马匹之一。卢梭曾深受1870年至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和1871年巴黎被围攻的影响。直至1890年代,走在街道上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截肢者及战争留下的痕迹。
5
沉睡的吉普赛人
the sleeping gypsy
1897,布面油画,129.5 cm × 200.7 cm
现藏于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这是卢梭的代表作之一。一个流浪的曼陀林演奏者,沉沉睡去。一只狮子偶然经过,闻到了她的气味,却没有吞食她。在月光柔和的照射下,这一幕显得颇有诗意。在这幅画中,卢梭的天真风格表现在对女性脸部的稚气描绘和狮子近乎卡通的眼睛上。
他先是在第十三届独立沙龙上展出了这幅画,并试图将其卖给家乡拉瓦尔市的市长,但没有成功。之后,它被一位巴黎木炭商纳入私人收藏,直到1924年被艺术评论家路易 · 沃克塞尔斯(louis vauxcelles)发现,现今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经典画面曾多次在当今流行文化中出现,比如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的其中一集《妈妈和波普艺术》中,homer 睡着了,他的梦中出现了《沉睡的吉普赛人》所描绘的场景。
6
《饥饿的狮子扑向羚羊》
the hungry lion throws itself on the antelope
1905,布面油画, 200cm ×301cm
现藏于 fondation beyeler, riehen, basel
由于《热带风暴中的老虎》曾遭受的负面批评,卢梭的丛林主题创作一度中断了10年之久,《饥饿的狮子扑向羚羊》是他重新回归这一主题的标志性创作。
宛若一场生动的舞台剧,茂密的丛林里,一轮红日正冉冉下降,饥饿的狮子张开血盆大口扑向羚羊。与此同时,栖息在灌木丛中的野兽纷纷探出脑袋观望:从右至左,黑豹、猫头鹰、秃鹫、以及一只皮毛蓬松的神秘野兽一一出现在你眼前。两只食肉鸟类纷纷从这只可怜的羚羊身上撕下一块肉。细细观看,羚羊还留下了一滴眼泪。
该幅画于1905年首次在巴黎的汽车沙龙(salon d’automne)展出,并与彼时尚未出名的亨利 ·马蒂斯(henri matisse)、安德烈 · 德朗(andré derain)等一批年轻艺术家色彩鲜艳的新作品并列。一位评论家对他们画作的强烈程度感到震惊,称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为「野兽」( fauves)——「野兽派 / fauvism」这个名字也许正是受到卢梭画作意象的启发。
画作引发了众多评论,将卢梭重新推入公众视线。正是在这个时候,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发现了卢梭。他对于非洲风景的描绘、鲜明大胆的用色、以及未经训练的业余技巧,似乎与当时正被许多先锋派成员备为推崇的「原始艺术」密切相关。卢梭很快就与这批艺术家交上了朋友,包括巴勃罗 · 毕加索(pablo picasso)、乔治 · 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罗伯特 · 德劳内(robert delaunay)。
1906年,卢梭认识了威廉 · 乌德(wilhelm uhde),一位德国艺术收藏家及评论家。在卢梭生命的最后几年,乌德在宣传他的作品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1908年,乌德还为卢梭筹划了第一次个展,只是效果并不理想。

7

the dream
1910,布面油画,204.5 × 298.5 cm
现藏于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在《梦》中,卢梭将家庭氛围与异国丛林结合在一起,场景如梦似幻。这张沙发好像是刚从巴黎的某个客厅里搬出来,女人惬意地倚靠着沙发,一边凝视着眼前月光盈盈、绿荫环绕的密林;不远处,传来耍蛇人悠扬的笛声……也许这一切只存在于女人自己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卢梭还为《梦》特别附诗一首,邀请观众一起进入他笔下天真烂漫的世界:「美丽梦中的 yadwigha (卢梭为画中女人起的名字),轻轻地睡着了。她听到芦笛的声音,是一位耍蛇人正在吹奏。在溪流和青翠的树木上,照耀着月亮的倒影。就连蛇都伸出耳朵,倾听这欢快的旋律。」
事实上,《梦》是卢梭生前最后一幅画,于1910年3月至5月首次在独立沙龙上亮相——就在卢梭9月2日因腿伤受到感染而去世的前几个月。评论家纪尧姆 · 阿波利内尔(guillaume apollinaire)在其首展上说道:「这幅画所散发出的美,是无可争辩的。我相信今年没有人会取笑的。」

天真的力量
卢梭1908年画的《足球运动员》
走样、尴尬的四肢线条就像儿童画
诚然,若是以十九世纪绘画的核心标准——即使用透视和光影在平面画布上模拟出仿照现实的三维效果,卢梭的画看起来十分粗糙。未经科班训练,他不擅长处理人物的四肢;如果同时画几个人物,那更会扭曲他们的比例。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可能看起来非常天真。
那么,这样一个笨手笨脚的家伙,怎么会成为现代艺术圈所推崇的明星呢?
德国弗柯望博物館(museum folkwang)的策展人卡斯珀 · 克尼格(kasper k?nig)和福克 · 沃尔夫(falk wolf),曾在2015年为一批艺术史上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们策划了展览 the shadow of the avant-garde(在先锋艺术的阴影下),卢梭在其中担当主角。他们认为「自学」恰恰是卢梭作品影响后世的重要因素。
the shadow of theavant-garde 现场
克尼格表示:「如果卢梭受过正规训练,他可能就画不出那些著名的丛林画了。因为绘画需要遵循规则,他会被告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卢梭不在乎规则,他制定自己的规则。(结果)他对马蒂斯和毕加索都产生了明确的影响。」
沃尔夫同意道:「可以说,自学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不必去遵循学院派绘画的规则。当然,所有伟大的艺术都是如此。」
《女人的画像》portrait of a woman,1895,布面油画,160 × 105 cm
现藏于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1908年,年轻的毕加索在旧货店一眼相中了卢梭的《女人的画像》,以5珐琅买下。他如获至宝,称其为「法国最真实的心理肖像之一」,并决定以卢梭之名办一场庆祝派对。
世纪之交的巴黎正被一股「轻松的歌剧氛围」所包围,彼时的艺术家们喜欢搞笑和戏剧性的一切。这是一场在如今谈起来颇具传奇色彩的派对,被包括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 · 斯坦因(gertrude stein)在内的许多与会嘉宾深情地反复讲述着。
派对现场装饰着旗帜、树枝和写着「荣耀归卢梭」的巨大横幅,就像是对法国独立日爱国集会的模仿一般。作为场内最重要的来宾,卢梭坐在一把临时由椅子搭在板条箱上组成的「宝座」上,还用小提琴为观众演奏了一曲华尔兹。
1908年,年仅27岁的毕加索
二十世纪初,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卢梭渐渐被年轻的先锋派艺术家们所接纳,他的作品在建制之外获得了热烈的拥护。毕加索购入好几幅他的画作,之后都捐赠给了卢浮宫;「这就是真理和未来!这就是画!」据说高更更是在卢梭的自画像前这样惊呼。他们钦佩他所享有的自由,从中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
卢梭对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吸引力,归根结底在于其风格的「原始性」。
1962年,81岁的毕加索在自己工作室中手捧卢梭的两幅画作
「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这大概是毕加索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了。毕加索穷其一生都想在创作上做到返璞归真,但他认为,由于自己从小接受正统训练,因此永远也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他对卢梭印象深刻,正因为卢梭的风格是纯粹的。
也许,「天真艺术之父」并没有那么天真,他知道自己正在发明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最后,正是他的天真为他赢得了持久的声誉。

白日梦想家
卢梭笔下那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丛林主题画,让观者不禁假设起作者丰富的异域旅行经历来。而事实上,卢梭在一生中从未离开过法国。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卢梭在法国第51步兵团服役。尽管在服役的几年间平安无事,他却喜欢对自己的军事功绩进行润色。他编造过许多冒险经历,比如,声称自己帮助阻止过一场反对墨西哥马克西米利安皇帝(emperor maximilian)的起义,并在墨西哥体验到了激发他后来绘画创作的丛林生活。卢梭总是对遥远国度、探险人生充满着遐想。
《炮兵手》the artillerymen,1893,布面油画,100.6 × 80.6 cm
现藏于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这种浮夸的个性似乎对卢梭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小的推动。他大开脑洞,将来自不同环境的动植物在画布上自由组合,绘制出令人惊叹的丛林场景 ——是的,稍加观察,你或许会发现卢梭的丛林并不像是真正意义上的丛林,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拥有强大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 宛如宽屏电影般直射人心。
「每当走进温室,看到来自异国他乡的植物时,」他曾说:「在我看来就像在梦中一样。」卢梭的想象并非全然凭空捏造,其灵感来自于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museum d’histoire naturelle)及植物园(paris jardin des plantes)的长期观察 ——他经常去那里写生。
1907年的卢梭
比如《饥饿的狮子扑向羚羊》正是基于他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看到的一个狮子攻击羚羊的填充动物展品而作。此外,殖民地博览会,以及在书籍、杂志上看到的有关遥远土地的图像等等,都成了他的借鉴来源。
可以这么说,卢梭对于蛮荒丛林的憧憬,是从巴黎的文明生活中获得的。事实上,十九世纪的欧洲民众普遍痴迷于具有异国情调、充满冒险色彩的艺术题材。这些充满诱惑和野蛮的异域画面,也许正反映了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里的欲望和恐惧。
图源 the fantastic jungles of henri rousseau 一书
作者是插画师 amanda hall
有人困于生活的琐碎庸庸度日,也有人不甘平庸,在彷徨中奋力向前。
卢梭在他的画中为人们开辟了一个逃离单调现实的梦幻世界。而他在描绘异国风情时,从未走出过法国——知晓了这一点似乎让人对他作为艺术家的技巧和精神有了更进一层的认知。这大抵就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吧—— 你可以尽情画任何你想画的东西,即便你受限于环境,即便你从未真正亲眼目睹过。
references
1.henri rousseau: the untrained godfather of modern art/ bbc culture
2. the dream / moma learning
3.tiger in a tropical storm /wikipedia
4.henri rousseau – biography and legacy / the art story
5.salon des indépendants /wikipedia
6. war/www.henrirousseau.net
7.http://robertwernick.org/articles/rousseau.htm
8. partying with pablo (https://www.thesmartset.com/article07080801/)
正是他的天真,为他赢得了持久的名声
|诗篇1:3|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
? 亚博安卓下载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精品推荐

请人公告
「丹尼尔工作室」正在持续扩招,多个紧缺岗位等你来应聘。申请全职的,请在后台输入「招人」;申请兼职的,请在后台输入「全球招募」。请按要求,发送邮件给我们。诚邀海内外各路英雄豪杰的加入,尤其欢迎身怀绝技的精致的利他主义者。因当前人力有限,请务必耐心等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