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刘禅怎么样(历史上真实的刘禅评价)-亚博安卓下载

网友提问:

历史上刘禅的真实水平如何?

优质回答:

历史上刘禅的真实水平不亚于诸葛亮,远胜于其父刘备,其谋略可以和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相提并论。

刘禅”就是这样一个精明的人,他不是真傻,不是真笨,因为他的做法是明智的,他懂得进退,他将“肃然无声”这一意境发挥到巅峰。

人所共知,刘禅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备的地盘也逐渐稳定了下来,三国鼎立的契机也逐渐趋于好转,刘备自这一刻起就不用在四处飘离、东奔西跑了。在刘备从刘璋手上接管了益州之后,刘禅的童年生活条件也有了稳步提高。老年得子的刘备,舐犊情深是人之常情,而刘禅自幼丧母,以至于让大家对刘禅越发宠爱。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进为皇太子。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刘禅登基称帝后,将蜀汉的大小政权都让丞相诸葛亮打理,历史上数次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都是在诸葛亮的主政下执行的。而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吸取了街亭之败教训之后,屡屡发动的北伐战争都是事必躬亲,殚精竭虑,事无巨细的鞠躬尽瘁。但是,往往现实却是很残酷的。长时间的征战生活,让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上,蜀汉统一的大业也就此破灭。

公正地说;魏、吴、蜀三国之中,曹魏的综合实力基础当属第一,蜀汉政权无论是在刘备时期还是在刘禅后期都是比较弱小的,魏国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即使“刘禅”集蜀汉全国之力誓死抵抗,最后也是无法改变亡国的结局,还会让蜀汉百姓遭受战争祸乱之痛苦。所以;刘禅稳坐帝位长达四十余年,虽才智一般,平庸无为。那是因为蜀汉很多大小事务都是由诸葛亮掌权处理,蜀汉的军国大事“刘禅”几乎都不用操心。诸葛亮病逝之后,内外军政大小事物都是按照诸葛亮生前任命的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负责掌管,刘禅也无须再想有什么作为。曹魏灭蜀之战后,刘禅投降被迁往洛阳,司马昭将他软禁了起来。

千百年来,关于刘禅的评价无非就是说刘禅是一位昏庸皇帝,贪于玩乐,在位四十余年基本上毫无作为,要是没有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辅政,蜀汉的基业或许就在刘禅的手上亡国了。但是;还有人说看问题不能单单只看一面,从诸葛亮去世之后来看,蜀汉江山还能继续生存了几十年,也足以体现了刘禅是有一定能力的,所以,足以说明刘禅并不是一位昏庸之君。

其他网友回答

世人对于刘禅的水平一直都是贬低,更是有“扶不起的阿斗”作为他的评价,直到我重新翻阅史书详细了解后发现,刘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书中记载诸葛亮死后,刘禅就直接向魏国投降了,仔细研究当时的形式,蜀国在对于魏国的战斗中节节败退,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因此刘禅此刻面临的只有三种选择:

联吴抗曹

话说此时的东吴实力比起当年已经是下降了很多,东吴尚且自身难保,蜀国大势已去,魏国兵锋强盛,两国就算合作也无法阻挡魏国的铁蹄,最多也就是残喘时间多几日而已,想翻身是不可能的。

举国南迁

迁都,也并非长久之计,从刘备开始就一直经营着蜀国,所有的军事、政治、民生、经济基础都在蜀国,如果举国迁移,是动了根本。百姓要重新开垦土地、军队要重新布防、政策、制度等都要因地制宜,并且还要随时应付曹家突袭。就算到达迁都的地方,接下来还要固防整顿,如果曹家来袭,国都、百姓尚未整顿好,没有强有力的后勤基础,下场也会差不多,所以迁都也不是长久之计。

苟且偷生

此时的蜀国,从朝廷到百姓已经都毫无斗志,选择投降也有投降的好处,百姓不用遭受战火、流离失所;大臣无非就是换个君主,也能保全家人;刘禅最多做过亡国之君,但能留的性命。

所以,综合以上形式,与其让蜀国士兵百姓等陪他送死,不如选择投降,保的大家平安,这也是无奈中的最好办法了,由此可见刘禅还是心系百姓,深谋远虑。

另外还有几件事也可看出刘禅非等闲之辈:

手段高明,收买人心

魏国大将夏侯霸遭到曹爽的株连而逃入蜀国,他的父亲夏侯渊是被黄忠所杀,他此刻会逃到蜀国,也是说明确实走投无路了。而刘禅在接见他时,却淡淡地说:“你父亲乃是被人用反间计所杀,并非是我先人所害”,然后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此乃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渊的堂妹是张飞妻子,张飞之女乃刘禅之妻),之后对夏侯霸加官进爵,自此夏侯霸冰释前嫌,对刘禅肝脑涂地。

顾全大局,处处忍让

诸葛亮在世时,一直醉心北伐,对刘禅的态度比之严父,他不用心辅助刘禅反而架空权力,而刘禅知道诸葛亮的在朝中的人脉关系,为大局着想处处忍让,尽量维持君臣之间的关系。

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便立马停止劳民伤财、消耗国力的北伐,然后把原来集权于诸葛亮一身的职务和权力一分为二,相互制衡。李邈趁诸葛亮去世,想迎合刘禅忌讳权臣的心里,便诋毁诸葛亮有不臣之心,谁知刘禅大怒,下令处死李邈。

这也是刘禅的一个高明手段,诸葛亮死后朝廷的主心骨没有了,这时候更不能互相猜忌引起内乱,刘禅的手段是告诉大家,诸葛亮死了但皇帝还在,主心骨还在。

察颜观色,扮猪吃虎

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在呆了段时间后他发现真正有实权的是司马昭,并且司马昭对刘禅很有戒心。果然,有次司马昭请刘禅吃饭,故意让人演蜀国的曲目,为的就是让刘禅触景生情,看看其反应,而刘禅早已猜到司马昭之心,便装疯卖傻道:“这里这么好,还想什么蜀国”。旁边的侍从郤正看不下去了,就教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你,你便哭泣的回答,先人都葬在蜀地,我天天都想念”,后来司马昭再问刘禅,刘禅便将郤正教他的话回复司马昭。司马昭问答:“你这话怎么这么像郤正的口气?”刘禅听了假装大惊,回答:“您的话确实没错。”旁边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其实刘禅很明白,司马昭就是不希望看到刘禅有思念蜀国的想法,毕竟有想法就会有目标,刘禅越昏庸,司马昭就越放心。

原文:司马文王问禅:“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综上分析,刘禅并非我们看到的扶不起,相反的他的水平很高、很能干,他在蜀国最为弱势的时候接下这个担子。从223年登基到263年投降,称帝四十一年,他在位时间是三国所有国君中最长的,而当时社会动荡,能够执政这么久的时间,除了诸葛亮的辅佐,离不开自己的才智。

在诸葛亮死后还做了二十九年的皇帝,就算手底下的大臣再厉害,没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掌控,不用说投降,自己人都能把刘禅提下台。

如果换个比较好的时期,或许刘禅能发挥的更好,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刘禅:

“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其他网友回答

此人别的不说,政治权谋水平还是很高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就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诸葛亮集》),陈寿也认为刘禅:“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三国志·后主传》)这就说明刘禅是分得清轻重缓急,也很明白道理,只不过不太喜欢处理具体事务,他喜欢事有人办,自己休息。不过办事的人要让他放心。诸葛亮他放心,但对姜维他就不放心。

所以,他一方面要重用姜维,毕竟军事领域涉及蜀国生死存亡,不能乱来。所用非人必然导致大乱,直接毁灭这个政权,担当军事重任的人选必须有很强的军事能力,才能保卫蜀汉政权,这个能力和责任感姜维有,但是,姜维毕竟是降将,不能完全信任,所以刘禅进一步重用了廖化和张翼。廖化曾经是关羽账下的主簿,关羽被杀后他假意投降孙权,然后装死逃回蜀汉,历任各类要职,其忠诚心是公认的,但是他反对姜维北伐,甚至出言不逊:“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三国志·廖化传》),这样的人当然要用,既忠诚,又和姜维有距离,用的放心,于是廖化“迁右车骑将军,假节”(《三国志·廖化传》)。张翼是“益州土豪集团”的代表,他也反对姜维北伐,两个人甚至在朝廷上吵了起来:“维议复出军,唯翼廷争”。(《三国志·张翼传》),他的表现让陈袛很满意,于是“进翼位镇南大将军”(《三国志·张翼传》)这两个人是姜维每次出征时一定会带上的高级将领。所以刘禅可以很放心的把北伐军交给姜维——没问题,翻不了天。

但另一方面,刘禅又担心姜维功劳太大,功高震主。那怎么办呢?好办啊!偶尔让北伐出点事儿,把姜维卖了就行!你看都是他姜维要北伐,害的我们损失这么大,都是他的错就怪他,大家一起鄙视他!蜀汉末年姜维在朝堂上几乎成为孤臣,和所有人都对着干,不能说没有刘禅的“功劳”。

比如,姜维北伐中,最惨痛的段谷失利,其实很可能是刘禅搞得鬼。这次失利最重要的原因是汉中都督胡济的援兵失期。胡济和姜维是诸葛亮丞相府里面的老兄弟,他在王平死后继任汉中都督是姜维举荐的,他汉中到上邽的道路并不封闭,他为啥会失期呢?要知道古时候的作战失期是要砍头的。结果一战打回了,姜维被降级,胡济却没有被砍头,反而后来还被升任为右骠骑将军。姜维没有难为自己的老兄弟因为他很了解胡济,老兄弟这么做一定是上面给了压力。但是这个问题又不能说破,于是姜维一个人默默扛下了整个战败的锅。

另外,刘禅在姜维的洮西大捷后也是使了手段的。因为这场胜仗太出乎意料了,而且随着胜利的到来,姜维在蜀汉政权里的威望越来越高,如果说之前姜维和别的所有派系都沾不上边的话,用的放心的话,那么时至今日姜维自己凭借战功就已经快要形成一个独立的派系。这一点刘禅始料未及,他想象不到一个诸葛亮都做不到的事情姜维怎么能做到?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掣肘与制衡姜维,其实包括当初诸葛亮与李严的斗法,都是刘禅政治运作的结果,可惜他玩儿脱了,李严被废,后来就玩不动了。

如果说诸葛亮那次刘禅尚年少资浅、经验不足,那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练,又有陈袛协助,刘禅对于权术的运用自然更加纯熟了,这一点在之前封姜维为大将军这件事上表现得很明显。大将军在汉朝地位相当尊崇。西汉王朝的第一个大将军就是兵仙韩信,韩信死后。至汉武帝时代设置内朝,以卫青为大将军署理内朝事务,同时在外朝上班排队的时候,大将军“位丞相上”(应劭:《汉官仪》)按照《文献通考》里面的说法“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东汉时代的大将军都是外戚,著名的有窦宪、梁冀、何进等人。这些大将军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拥有开府理政的权力。

姜维的前任费祎在临死前被刘禅给予开府之权,但是很快就挂了:延熙十五年,命祎开府。十六年岁首大会,为循手刃所害(《三国志·费祎传》)。费祎比姜维好一点,因为他兼任过尚书令可以以尚书台的名义,姜维最多只是录尚书事,区别在于费祎可以发布行政命令,而姜维只有知情权。后来姜维作为卫将军加了督导中外诸军事的职衔,掌握了整个蜀汉军队的调动大权。姜维取得洮西大捷职位升为大将军是顺理的事情,但是刘禅给的却特别不心甘情愿,而且始终没有给予姜维开府的权力。

开府,这个名词今天看起来很陌生,当年却是所有男人的终极追求,所谓“开府建牙,起居八座”,这才是古代成功男人的标志。开府意味着可以有自己的属官和幕僚,并且通过这些人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机器当中去,这也就是说会拥有自己的班底,更重要的是这个班底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这是权臣必备的套路和标配。曹操如此、诸葛亮如此、司马懿如此甚至蒋琬都是如此,可姜维偏偏不能如此。这说明刘禅已经不允许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大权,再旁落到任何人手里。

但对姜维的打压必须是有限度的。蜀国作为一个偏霸一方的地方政权,其战斗力是存在下去的首要条件,姜维的存在就是蜀军战斗力的保证。所以当杨戏攻击姜维的时候,刘禅突然发飙,废了杨戏,目的就是要讨好姜维。你看朕先前做了对不起大将军的事情,现在有人敢诋毁大将军,朕帮大将军废了他!大将军不是失利降职了嘛?好说,敲打过后,姜维北伐随便和邓艾、司马望打了两下立即把失去的大将军头衔给挣了回来。刘禅对姜维需要的是掣肘和制衡,不是要废了他,所以安抚也是必要的。姜维没有怨气怨言,一心背锅,埋头苦干这些事情杨戏这样表明看着精明实际二百五的人不知道,表面看着二百五实际精明的刘禅可清楚。若无这样的手段,后主如何能在蜀国稳坐江山四十年啊!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孙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阿斗!我爸是刘备,我妈是甘夫人!

我的一生非常坎坷,本来我们家是卖草鞋的,可是我爸这人不喜欢买草鞋,他想当古惑仔! 很早便拉着我关二叔张三叔开始混黑社会,你说我张飞叔杀猪杀得好好的,非要人家去杀人。

不过我爸还是有点本事儿,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是一方扛把子,我也算个黑二代,少当家。

可是好景不长啊,我还没断奶的时候曹操来了,我爸干不过他,就只能跑。结果把我和我妈给搞丢了。 于是我在襁褓之时便随赵子龙在长坂坡于百万军之中七进七出,是不是很刺激?

你来试试?吓死宝宝了好吗!

后来好不容易到我老爹这了,刚到他老爹手里心想着终于安全了,结果刚高兴没一会儿就和大地妈妈来了个亲密接触,我这心里一阵苦涩呀,爹呀,你笼络人心,也用不着摔我吧,摔傻了你后悔不?

结果后来我发现我真的有点脑子不够用了!

不过好在没落下什么残疾,脑子不够用就少用点儿。反正我爸从那以后一开始转运了,帮派越做越大,连曹操都被干趴下了。一举跨入了三大黑帮之列!

可是又是好景不长,后来我们家出了大变故。孙吴趁我二叔和曹操干仗的时候,背后捅刀子。我二叔父子战死,我三叔也被属下反了水!

我爸气得头发都白了,他这人讲义气,谁搞我兄弟我搞谁,管你什么孙刘联盟,必须得报仇!

别说你卧龙来劝,天王老子都不行,孙权,我爸吃定了!耶稣也留不住他,我说的!

可惜,我爸打架是真不行,被小后生陆逊所败,兵败如山倒,人也差不多了。 眼见着过不下去了,我老爸这下想起我这宝贝儿子来了,于是在白帝城托孤,把我交付给了诸葛孔明。

就这样我认了个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干爹,同时成为蜀汉帮总舵主!

我干爹是个狠人,谁都知道我们家家底薄,特别是我爹打输了那一架之后,可以说是要啥没啥 。但我干爹硬是有事没事儿就去干曹魏。打的曹魏没有一点脾气。

可惜的是,我干爹也不长寿,积劳成疾,病死在了外地。不过没关系,干爹死后,他徒弟也是个狠人,照样有事没事儿打曹魏。

有人问我在干嘛?我在看啊!

不过,打架这东西不是说狠就能赢的,有实力才行,人家曹魏家大业大,咱始终是干不过。于是最后我投降了。 投降后人家可没把我咋样,好吃好喝的供着,于是我活的好不快活,乐不思蜀。

没错,是我怂了,我也知道这样很没面子,但是如果不怂,我就得死!

这便是我刘阿斗的一生!

对了,忘了告诉你们,阿斗是我小名!我大名叫刘禅。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么给你们讲吧,我有个干哥哥叫刘封,我两合起来便是“封禅”,

所以我猜是我爸希望我可以像始皇帝登泰山封禅各路黑帮大佬,成为黑道之主。 没错,应该就是这样,不信你问我爸去!

其他网友回答

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在演义小说的引导下,这种印象更是深入人心,有的还演绎说是赵云长坂坡救他出来后,被刘备一摔把脑子摔坏的。相父呕心沥血北伐无功勉力撑持,后主昏庸无能还宠信宦官乱政,到邓艾大兵临城还不战而降,令人扼腕。这些多是道听途说耐不住推敲的话,刘禅虽非杰出君主,但他的能力和执政手腕也不低,不然就不会安享国祚四十一年,223年继蜀汉皇位,在诸葛亮234年死后,蜀汉还存活了二十九年,大局比较稳定,这是庸主无法做到的。刘禅的出色之处有几点。

第一,绝对信任诸葛亮。一个人能完全相信另一个人的忠心并全盘托付从不干扰,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本事,自古至今,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后主一样善始善终?别说身居高位,就是一般民众,合伙做生意最后鸡飞蛋打翻脸不相识的不知有多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放手让对的人去做事,又全力支持,这就不是低智商的人能够做到的。在诸葛亮死后,大军退兵时,魏延杨仪互奏对方造反,刘禅听从大臣们意见,果断平定乱事,也可见决断力不一般。

第二,具有君王的权谋手腕。这一点从诸葛亮逝世后来看非常明显。诸葛亮学贯天人,是后主的相父又受刘备托孤之重,所以信用他而不疑,蜀汉行西汉制度,丞相总揽全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之后蒋琬继起,刘禅以其资历不足没有任命为丞相,而是让他先为尚书令总政事,四年后才让他开府,加大司马之职,从此丞相一职就算废除了,大权慢慢收回,之后的费祎也是尚书令和大将军。等到姜维上位,军政便明显分开,姜维以大将军身份屡次率军北伐,而尚书令则是陈祗。

第三,善用制衡和牵制。君主统御天下,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用好人用对人,如此还不够,谁也不能保证权臣一直像诸葛亮一般,自陈祗和姜维一文一武把持内外,刘禅又用了他的祖宗常用的制衡招式,亲近宦官以制朝臣,黄皓专权至董允死后,朝中无人能制,成为牵制朝臣的力量,他能祸害蜀汉其实是刘禅授权的。当黄皓诸葛瞻等人要免掉姜维军权时,刘禅却不同意,姜维要杀黄皓,刘禅也没有听从,保留各方以成制衡,方便君权独大。

刘禅还有一点不简单的地方,不惜自污装傻自保,蜀汉灭亡后,刘禅和原蜀汉官员都迁到洛阳,亡国之君终日担惊受怕。司马昭们也不放心,多次相试,刘禅不惜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等数典忘祖的话,以此来麻痹对方,让大家都认为他是庸主愚人,终于得以善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