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写法(议论文的写作技法指导)-亚博安卓下载

议论文的写法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手段,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和感情,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

技法1 开头破题,亮明观点

一篇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要有如俗语所说的“凤头”之态,羽有五彩,摇曳多姿,这样的凤鸟才能一飞冲天、翱翔天宇。“开头破题,亮明观点”,即考生将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等放在文章开头,甚至放在标题。

文章开头是全篇的第一步,和全文血肉相连。开头要符合全文的结构特点,要体现文章的中心。而开篇破题、亮明观点是议论文开头的一个重要方法,常见的开头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议论文的开篇可以从概括作文材料、亮明观点入手,即用简洁的语言先概括或分析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给阅卷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典例1】流水不返,是一路向前的告诫;绿水青山,是今天环保的呼唤;走好脚下,是当代行人的需要。纵观古今,时代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止,而肩负当代责任的我们,更应该更新自我,与时代同行。

(全国卷ⅲ《时代在新,我们在行》)

技法点评:

文章开篇概括了材料给出的三个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体现的意义,然后亮明自己的观点:更新自我,与时代同行。

2.名言发端。

文章开篇使用名言可以让文本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具体使用的方法可以是先引用名言,然后诠释名言的人生、社会意义,最后联系当前情况并亮明观点。

【典例2】“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百余年前的谆谆教诲仍萦绕耳畔,令我热血沸腾。2035年的你读到这些文字时,又会作何感想?我觉得,不论是2018年18岁的我,还是2035年18岁的你,都当划时代之桨,扬奋进之帆,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雄于地球而努力。

(全国卷ⅰ《划时代之桨,扬奋进之帆》)

技法点评:

开篇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名言,写出百余年前他对青年人的期望。紧接着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不论哪个时代的青年,“都当划时代之桨,扬奋进之帆,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雄于地球而努力”的观点。

3.疑问悬疑。

在文章开头以富有力度的语言设疑:一是设问,一问一答;二是反问,寓答于问;三是设疑,留下悬念。这种开头能形成一种新奇感,引人遐想,发人深思。

【典例3】“国/之/重/器”是什么?

支撑一个国/家存在或变强的人或物,就是“国/之/重/器”。前两天在报纸上读到以“国/之/重/器,人才为要”为题的新闻,不由沉思:看我泱泱中/华,谁可以称为“国/之/重器”?然后便想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小平。

(天津卷《“国/之/重/器”赞》)

技法点评:

面对作文材料中的“器”字,作者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国/之/重器’是什么”。然后自问自答,阐释其内涵。但作者没有停留在空泛论述的层次,而是进一步明确自己要讨论的问题,那就是“看我泱泱中华,谁可以称为‘国/之/重器’”,进而展开对自己心中伟/人的论述。

4.修辞破题。

为体现文本的文采,可以在文章开头使用排比、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材料内容或论证观点的个人看法。使用修辞破题的方法时,要注意不能为修辞而修辞,而要保证使用修辞的语句能体现出对材料的深度解读、对观点的深刻诠释等。

【典例4】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你踏着微湿的土壤,淡绿色的裙摆轻拂过大地的发梢,轻轻回眸,身后一片碧绿,生机盎然。望着自己的杰作,你展颜一笑,皓齿红唇。娇美的樱花在微风的抚摸下,静静地飘落在你的头顶,在你柔顺的发丝里,留下一抹清香。

他们说,你是自然的女儿。

你总会牵着春姐姐的手,漫步在山间田野里,嗅着花儿的芬芳,用晶莹的露珠涤尽尘埃;你也会跟在夏哥哥的身后,左瞧瞧又看看,用红唇亲吻娇艳欲滴的荷,为遭受太阳炙烤的蚂蚁遮挡阳光;你常常伏在秋姐姐的肩头,趁她不注意掀起一片落叶,或是在红彤彤的果子里摘一个吮着甘甜的汁液;当冬哥哥来了,你总会整个身子倒在雪地里,享受着冰凉与纯洁的雪从指尖落到耳畔的感受……

(北京卷《绿水青山图》)

技法点评:

文章开篇引用名言,然后用第二人称表述“四时”“百物”的具体内容,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摹绿水青山的魅力,既形象鲜明,又亲切可人。

5.起兴类比。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里所说的“他物”并非与文章所写之物无关,相反,二者之间应有密切的逻辑关系。这类文章的开头常常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写起,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所不包,化理为形,化虚为实,用形象包蕴思想,读起来使人回味无穷。

【典例5】鲜嫩滑口的野生菇可能含有致命的毒素,芬芳四溢的玫瑰花下面是带刺的枝丫……生活中,一些光彩夺目的表象下面,深藏着不为人知的本质和秘密。

(全国卷ⅱ《莫让乱花迷人眼》)

技法点评:

以含有致命毒素的野生菇和带刺的玫瑰花开篇,由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出本质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结论,进而引出作者的论点——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

技法2 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指行文要依照“起、承、转、合”或“引、议、联、结”的基本思路,采用“总—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规范的结构形式。

议论文的思路安排和层次划分必须以一个明确的观点为前提,根据证明观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其常见结构方式有:

1.“总—分—总”式。

“总—分—总”式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大体上将文章构筑为三个部分:开头提出论点或议论的对象(范围)等,主体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结尾对全文进行总结。

技法点评:

文章开篇点明中心论点后,用“敬他们的无畏”“敬他们敢于质疑的求真之心”“敬他们自由的灵魂”统领全文,接下来使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立意上,文章以“向儿童致敬”为题,发出“童心可贵、可爱”的赞叹,表现对儿童的赞美与褒扬,这在时下童心泯灭,儿童“老化”的现实映照下,足以振聋发聩。在选材上,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旁征博引,做到有理有据,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作文素材储备功底。同时,作者有极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活用各种材料,将其运用至无形之中。在结构上,文章使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采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式,环环相扣,条理清晰。

2.并列式。

并列式是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同时也是拓展思路和论证分析的有效手段。它往往将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是相对独立的,结构关系是并列的,一般无因果、主次之分。

技法点评:

文章标题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从“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与潇洒的人生”“得到世人的尊重”“实现人生的价值”三个方面,论述“抛开名利”的人生意义,持论深刻,论述有力。

3.递进式。

递进式也叫层进式,递进式结构是议论文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推进、逐层深入地说理。递进式结构的基本思路是:

引论:提出问题→是什么

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①//②//③

结论:解决问题→怎么办

【典例8】让“周/树/人”融入我们的生命

当大家纷纷痛苦地表示“怕周/树/人”时,我却想疾呼:“社会需要‘周/树/人’,让‘周/树/人’融入我们的生命!”

引论:提出问题(是什么)

①我们需要周/树/人的童真。……将周/树/人的“童真”融入生命,我们才能找到生命之初的美丽。

②我们需要周/树/人的辛辣、冷眼。……将周树人的“辛辣”“冷眼”融入生命,我们才会收获有棱有角的快意人生。

③我们还需要周/树/人的真正的拳拳赤子之情!……将周/树/人的“爱国忧民”融入生命,我们才会让生命彰显不平凡的光彩!

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让“周树人”融入我们的生命,继续坚定地前行!

结论:解决问题(怎么办)

技法点评:

文章开头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社会需要‘周树人’”(是什么);接着分三个层次分析需要“周/树/人”的原因(为什么)——“需要周/树/人的童真”“需要周/树/人的辛辣、冷眼”“需要周/树/人的真正的拳拳赤子之情”,三个层次的分析“由小到大”,逐层体现“递进关系”;最后联系材料,以“让‘周/树/人’融入我们的生命,继续坚定地前行”作结(怎么办)。全文体现出一种递进式的思路。

4.对比式。

对比式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注重将观点、事例等以对比的形式使用,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入讨论观点。

技法点评:

开篇先同意“人品决定文品”的观点,然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观点“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论证过程中,文章先以杜/甫为例,论证“言为心声”的道理,揭示作品反映人品;接着从反面切入,以莎士比亚为例,论证高尚作品背后不一定是脱俗之人;然后论证作品比人品更重要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以作品论英雄”。

5.引议联结式。

“引议联结”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议论文结构。它不仅可以使文章前后和谐统一,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逻辑性,使文章联系实际的效果更突出。

引——引述材料,得出观点;

议——分析材料,分析论点;

联——联系事例,纵横拓展;

结——总结全文,升华观点。

技法点评:

文章开篇高度概括作文材料,然后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以高尚美好的道德修身,以知识的力量和理想的追求提升自己,才能让人生流光溢彩。”接着以“彩虹”为例展开讨论,再用三段事例来“联”,分别论证“独善其身,以梦为马,实现个人价值”“兼济天下,以身报国,助力民族复兴”“释放个性,少年青春无悔,献身国家建设”的论点,最后进行总结。整体论证结构十分完整,条理清晰,生动而又深刻。

技法3 合理组织,材料丰富

考生在平时都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如历史、政治、语文教材里的故事、人物、名句等,社会生活里的新闻、故事等,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方法将其迅速调动起来,并恰当有序地组织在一篇文章之中。考生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1.联想辐射。

联想辐射,即以文章中心论点为核心(立足点),向历史故事、名人掌故、名言警句、新闻人物等四个方向辐射,采用“相关联想”的方法,迅速准确地选定自己需要的、符合论点要求的典型、新鲜的素材。

【典例11】 给弟弟的时光瓶

亲爱的弟弟:

此刻,一岁的你也许正在酣睡。而我,正坐在2018年的高考考场上。这是18岁给予我的礼物,我必须伸开双手笑脸相迎,就像全家人迎接你的到来一样,也像18年前年轻的父母迎接我的降生一样。不同的是,2000年出生的我被称为“世纪宝宝”,而你则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后的“改革宝宝”。

等你从“时光胶囊”中取出这封信时,已是2035年,你也到了和我今天一样的年龄。18岁的天空没有阴霾,而你的18岁注定艳阳高照。

因为,按照“到2049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2035年正好是中间的“加油站”和关键点,你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大幅跃升,是平等、法治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社会文明的新高度,是青山绿水中的富裕生活,是咱们的“美丽中国”。

那时,你也许不会再像现在的我为高考焦虑,也许“高考”已经成为一种测试而不再是进入高等学府的门槛——真羡慕你们这一代享受均等教育的年轻人。

请你记住,历史是层叠的过程,当我们注视当下时,必须给予过往的时代应有的尊重。因为,你们所拥有的一切,是时代巨变的结果,更是前一代人拼搏打下的基础。

如果没有2006年取消延续了千年的农业税,如果没有载人航/天/飞/船的一次次遨游天际,如果没有令世界为之侧目的精准扶贫工程,如果没有互联网的狂飙突进,如果没有“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2035年不过是时序中一个普通的标记,怎么会有你我看到的辉煌?

咱们的老家,曾经是一个不通公路的山村,父亲当年要翻过一座山头,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步行到学校。最后,他考上了大学,离开故乡来到了城市定居,但大山里却有很多贫苦的乡亲。

那是父亲心中的痛,是一代人无奈的叹息。

现在,乡村公路修通了,产业扶贫进山了,土特产成了市场的热销品,几百年没有变样的山村几年之间成了旅游的热点地区,欢声笑语让曾经沉寂的山村充满了生机。

如果有一天你去那里旅游,别忘了,那是我们的故乡,有深埋我们根系的土壤。

你看到的现实,曾是我们奋斗的梦想。

2008年,我8岁,却记住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汶川,也从此懂得了“多难兴邦”的内涵:近7万人死于灾难,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元……但是,在巨大的哀痛之后,一座座新的城市和村庄拔地而起,谁都拒绝不了万物的生长,谁也无法遏制一个民族崛起的力量。

所有的辉煌都伴随着苦难,所有的梦想都倾注着希望。

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是中年男人,但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虽至中年,但不会“油腻”,因为,有梦想谁都不会油腻。

所以,在2035年,你是早上8点钟的太阳,我也将以年轻的姿态行走在路上。

米兰·昆德拉说:“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我想说的是,梦想永远没有终点,过了2035年,还有2050年,那时你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你奋斗在路上,你的梦想也在路上。

有梦想,谁都会健康成长;有梦想,哪个时代都了不起。

共勉!

你18岁的哥哥

2019年6月7日

技法点评:

文章以书信为载体,作者给今年刚刚一岁的弟弟写了一封信。开篇先写弟弟十八年后打开“时光胶囊”的具体时间和中国当时的发展状况;然后,猜想那个时候的高考,以此来赞美2035年的中国;接着,回望历史,联想“自己”成长过程中中国的发展,比如回忆父亲生活的年代家乡没有公路,而现在乡村公路修通、精准扶贫工程开展,乡村充满生机;然后,联想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哀痛以及想象2035年的“自己”和弟弟的生活状态等。作者十分注重联想手法的使用,通过联想选取一个个事例,使整篇文章既有对未来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描写,并且紧扣材料的具体内容。

2.名句立骨。

引述名言警句,不是仅仅让其作为论据出现,而是借用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文章立骨,让名言警句既是内容的载体、段落的核心,又是文章的结构筋骨。段落内容既有对名句的阐释,又有对名句内涵的证明,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典例12】 卸下顾虑的包袱

……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将人生的事业分为三种境界,如果我们卸下顾虑的包袱,就可以达到这三种境界,实现自己的理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每个人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路途中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在遇到“拦路虎”时都会有所顾虑,但只要我们毅然将所有的顾虑甩掉,便可以越过这些障碍,成功突破。

著名画家齐白石曾经学习篆刻,老师让他挑来一担砾石去磨,齐白石没有任何顾虑,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手上起了血泡依然坚持做下去,最终成了一名篆刻名家。因此,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甩掉多余的顾虑,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在不懈的努力下,我们会感到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但随之而来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羡慕、嫉妒、忌恨等会接踵而来。在不断前行中,我们如果卸下所有顾虑,就一定可以安之若素,著名文学家苏轼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啊!人生路上,不要有所顾虑,认真干好每一件事,相信你一定可以实现自身价值,望尽属于自己的天涯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的路途虽然坎坷,但我们坚决不能放弃前行,即便道路布满荆棘,自己浑身是血,我们也不能有所顾虑,就像在褒禅山上,有穴窈然,堪称奇景,而王安石一行人因为顾虑重重,无法领略洞穴中的瑰丽之景。他惋惜地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卸下顾虑,毅然前行,就能领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景。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朋友们,卸下你顾虑的包袱,努力前进吧!相信你会走得更远。

技法点评:

文章围绕“卸下顾虑的包袱”这条主线,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关于治学的三句名言,确立文章的骨架,论述在奋斗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境遇和阶段“卸下顾虑的包袱”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立意新颖而高远,素材精当而厚重,运用巧妙而适当,内容深刻而丰富。

3.同质组合。

同质组合,就是将一组属于不同时代或地域而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素材(名言或名人事例),用并列的方式将其组合在文中,追求论据的丰富性、说理的针对性、论述的深刻性。

【典例13】见【典例7】

技法点评:

标题“莫使名利遮望眼”化用名言,既形象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在材料运用方面,文章围绕名利的意义,选择了陶渊明、居里夫人、袁隆平三个涵盖古今中外、本质属性皆指向“抛开名利”的典型材料,采用了“同质组合”的方式将它们组织在一篇之中,分别论述“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与潇洒的人生”“得到世人的尊重”“实现人生的价值”三个分论点,论据丰富,论述有力。

4.异质组合。

异质组合,就是将两则(或多则)性质相对或相反的素材(名言或名人事例),用对比的方式将其组合在文中,以呈现两种价值取向,在相互对比、衬托中,追求观点态度的鲜明性以及论述的震撼力。

【典例14】对着生活微笑须有豁亮的心胸。罗曼·罗兰笔下的音乐战士约翰·克利斯朵夫虽生活之路曲折坎坷,却从未放弃梦想,他疾恶如仇,自强不息;相反,《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内心阴暗,如魔鬼般生活,对一切仇视的人予以疯狂的报复,最终落得个孤独而死的下场。

(刘冬梅《对着生活微笑》)

技法点评:

作者将约翰·克利斯朵夫与希斯克利夫两人不同的胸怀和生活态度相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对着生活微笑须有豁亮的心胸。

技法4 证明有方,议论深刻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构成,然而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往往会忽视“论证”这个重要环节,以致议论肤浅,说理无力。如果考生在一篇文章中尝试运用因果分析法、逆向设想法、辩证分析法、例证分析法、引证法、对比法等论证的方法,则会取得明显的论证效果。

1.因果分析法。

即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出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考生在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时,可以利用“因”开拓思路,当然这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挖掘例子与论述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所论述的原因应跟论点保持一致,否则就无法把材料和观点联系起来。

【典例15】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有言:“人始终处在自身之外。”**平**书*记也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确,人不仅为自己而活。试想,若一个社会中的人只考虑自己的需求,那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展?所以,人渴望“被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使人摆脱小我,关注大我,也促使个人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建设贡献应有之力。

(上海卷《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

技法点评:

以名言引起论述,点明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进而联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进一步论述人若只考虑自己,社会就不会进步,文明也不会发展,故而得出“人渴望‘被需要’”的结论,由因及果,水到渠成。

2.逆向设想法。

即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进行反向假设,进而分析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逆向设想法的主体部分由假设复句构成,假设部分来自论据,分析部分服务于论点,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假设。运用假设复句时要从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假设,使分析更全面、说理更深刻。倘若有多个假设复句,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组合,不可任意拼凑。

【典例16】试想,若没有这种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他们之中有几人能坚持努力下去?如此,今后又该由谁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正是这种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促使芸芸众生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自我价值。

(上海卷《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

技法点评:

文段由“试想”领起,连用两个问句,逆向假设了没有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会对个人乃至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引人深思。

3.辩证分析法。

即论述时强调使用辩证思维,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避免出现片面或绝对的看法,力求方方面面都要兼顾。

【典例17】在新时代的今天,新青年在祖国的高速发展中得到成长。

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繁荣民方强。“90后”美女博导杨树,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6岁便考入复旦大学。凭着耀眼的成绩入选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的名单后,杨树被聘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树能有这种开挂般的人生,不正得益于祖国优质的教育和人才战略提供的机遇吗?

在新时代的今天,新青年更应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成龙在《国\家》里唱:“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个体都是国\家的一员,青年人只有成为国之栋梁,才能担负起接班人的重任。

(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技法点评:

上述文字从“新青年在祖国的高速发展中得到成长”“新青年更应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辩证而透彻。

4.例证分析法。

即通过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典例18】关于许由的美谈却在事实上给清高规定了一个模式,即凡是显贵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高之名的;后来显贵又扩大为富贵,即清高是与富贵无缘的。例如诸葛亮,当他“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德高望重,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之人。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金开诚《漫话清高》)

技法点评:

为了证明“清高与富贵无缘”这一观点,作者先详述诸葛亮一例,又以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历史名人相佐,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5.引证法。

即引用精练而富有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或故事等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文章的内容。

【典例19】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这想象真美。然而我还是最爱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异物,分泌液体,将异物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琦君《泪珠与珍珠》)

技法点评:

作者先引述一句精美的诗句,引发人们对“眼泪”价值的联想,再引述阿拉伯诗人所编的富有象征性的故事,用形象化的手法,论述了“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观点,实现了生动性与哲理性的统一。

6.对比法。

即将人或事物的正面与反面情境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某观点的正确性。对比论证的对比点有三种:一是纵比。将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比,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蕴含的道理。二是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否定错误的、不好的事物,肯定正确的、美好的事物。三是自比。将同一事物内表现出来的不统一、不协调的现象进行比较。自比与纵比的区别是自比不存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变化;与横比的不同是自比表现在同一事物上,而横比则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

【典例20】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引领新时代。父亲曾对我说,不要学他大字不识,为了养家,只能去毛衫市场辛苦工作。如今是知识信息时代,白手起家太难,“白脑”起家就更不切实际了!听了父亲的话,我发奋读书,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挫折,所以今天才能自信满满地坐在考场上。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有踏实肯干的精神,还要有丰富的知识、顽强的意志与抗压的能力,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对自己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

反观现实,我们身边有不少“啃老族”“佛系青年”“丧掉的一代”,他们肯定也有过梦想,或许有些人还不乏实干精神,但他们缺少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勇气,遇到一点挫折便被吓退,最终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如此青年怎能引领时代,书写“我”的浙江故事呢?

(浙江卷《书写我的浙江故事》)

技法点评:

第一段以父亲的告诫为正面例子,第二段以缺乏勇气的青年人为反面例子,正反对比,抓住问题本质,深入挖掘,将“浙江精神”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强调了新时代下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的“浙江精神”的必要性。

更多高考真题及真题分类请点击【阅读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