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璎:不盲从不屈从的艺术家-亚博安卓下载

越战纪念碑(局部)
在几天前的《只是为逝去的生命而立碑》一文里,我写道,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当时还是耶鲁大学建筑系大三学生。一名学生的设计,为什么能够在高手如云的“华山论剑”中脱颖而出?其实,讲讲设计时发生的故事,也蛮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越战纪念碑黑色碑体,处于地平面以下,似乎是大地的一道伤口。两面长长的大理石墙壁,在离地面3米深处相交,两翼渐渐上升,最后与地面齐平,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让人们时时联想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碑面上,镌刻着58132名美军越战阵亡或失踪者的名字。
任何成功,当然有其必然性,其实也有偶然性。据林璎回忆,那年秋天,她正和几名同学讨论做一个有关墓地建筑的作业,一个同学发现了征集越战纪念碑设计方案的海报。看了海报,林璎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把它作为毕业设计呢?我们知道,有想法就有动力,有动力就会迸发激情,有了激情,就会拓展思路,创造创新。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同学发现海报这件事,恐怕就不会有林璎参加纪念碑方案征集那件事吧?那华盛顿也就少了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吧?当然,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林璎是幸运的,因为负责征集方案的组织,不搞歪门邪道,秉持学术公正,不论资排辈,不存在开后门,不存在请客送礼。学校老师虽然将林璎的设计评为b,却仍然鼓励她将设计寄往征集方案办公室。征集到的1421个方案,设计者的姓名全被隐去,由8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众多大家的作品都被淘汰了,包括林璎的老师,而一个大学尚未毕业的女孩子的作品,却荣登榜首。看来,在某国,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确实是平等的。
1981年5月1日,林璎登记为1026号的作品胜出后,许多越战老兵表示不理解。因为传统的纪念性建筑,都建在地面上,高大、巍峨、壮观。而林璎把纪念碑设计在地面下,被认为是“令人羞耻的阴沟”“黑色的伤疤”,还有人讽刺她“真是幸运,只在纸上画一道黑线,就得到冠军”。
为了将公正进行到底,相关方决定再度审阅1421件作品。全体评委表决后,仍然一致认为林璎的作品是最好的。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艺术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坚持。据说,当时的内政部长还出面,要求在v字型纪念碑的中间,放一座雕像并悬挂一面美国国旗。年仅21岁的林璎面临种种压力,不弯腰,不低头,不妥协,不遗余力地捍卫自己的创作,甚至毅然要求撤回自己作为设计人的名字。因为,她觉得按照内政部长的意见进行修改,破坏了她的原设计精神,对她来说是一种不尊重。
林璎坚持自己的主张。她说:“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她还说:“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在她的坚持下,插国旗之举取消,三名越战军人的雕像也被移往v型碑石的侧面。想想我们有些作家、画家、艺术家,唯“长官”马首是瞻,看人脸色行事,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干,没有自己的理念,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东西,更没有自己的骨气。
为什么林璎小小年纪,就有着自己的坚持,不盲从,不屈从,不为汹汹的舆论所吓倒,甚至不以部长的喜好为喜好?我想,只因为她是美国这块土壤上开出的花吧?
(2019年8月7日写于波士顿roslindale)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