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指什么,“岁寒三友”指什么?
优质回答
因为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菊花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艳,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所以常被寓为凌霜飘逸的世外隐士。
花中四君子介绍:
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花中四君子”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 ,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古代花中“四君子”是指:梅、竹、兰、菊;”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花中君子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花中四君子自然指的是: 有着一身傲骨,独立簌簌白雪之中而默默绽放着梅花,有着谦谦君子之称,花朵、香气、叶片个个上乘的兰花,是不折不弯,气节高尚的竹、还是寓意高洁,悠远宁静的菊花。既得以君子之称,其精神品格也足以令人佩服!
花中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中的兰花,喻意兰花有着君子一样的风姿与品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所以兰花也被誉为国香、王者之香,它代表着高雅文化,象征着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古时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尤其爱以兰赞君子?
优质回答
我认为:是因为是根据它们的品质而论。中国人喜欢借物比志。梅,探波傲骨。兰,深谷幽香。竹,清雅澹泊。菊,凌霜飘逸。因而,画家及文人墨客总愿以此比喻人生。傲,幽,澹,逸。
作者简介: 魏斌彬 男 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2002级 中国画专业
梅、兰、竹、菊以其独特的自然属性,被历代文人赋予“四君子”之雅称,是与文人士夫自身道德修养有着莫大的关系。文人画所寄寓的人格精神,有其永不过时的时代性和当代意义。
随手翻开一本中国画画册,表现“梅、兰、竹、菊”题材的绘画杰作,比比皆是;随意摊开一卷中国古典文学诗集,歌颂和赞美“梅兰竹菊”的诗词歌赋,也是琳踉满目。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出现如此多的咏赞“梅兰竹菊”的题材,这就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了。在我国漫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这绝不是偶然。
梅,属蔷薇科,系多年生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以格调高雅,色、香、韵、态俱佳,凌寒独放而倍受文人喜爱。
兰,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叶子细长,花味清香。常生长在深山野谷,所以常有“空谷幽兰”之说。
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节明显,节间多空,质地坚硬,可做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叶经冬不凋,耐寒坚贞;竹干挺拔向上,不畏风雪,即使遇到外力,也是宁折不屈。
菊,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种类繁多,有的花可入药,也可以作为饮料。在秋风肃杀的秋霜中,也只有菊花傲然挺立,开出艳阳金秋。
“梅兰竹菊”为什么被尊称为“四君子”?潘天寿老先生的一番话正是一语道破真谛。“盖梅兰竹菊等,为植物中清品,不可假丹铅以求形似,须以文人之灵趣、学养、品格注之笔端,随意写出,以表作者高尚纯洁之感情思想,一如《三百篇》之草木鸟兽,《离骚》之美人芳草者然。故世称为四君子。”①可见,是其植物本身独特的自然属性散发出的一种令文人雅士倾倒的君子气度。
中国的文人两千多年以来,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当以儒家经典—-《四书》,最为典范。其中《论语》、《大学》成为文人自我修身养性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论语》中,孔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文人士夫首先当立志于道,以道德仁义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且推之于人、于社会、国家,并由此而游心于艺,达到高妙的境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文人,大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志于道。宋代大儒张载也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积极用世的思想,是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六经之一的《礼记》也为文人士夫提供了行为规范。《礼记·儒行》中提出:“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吕氏春秋·士容论》中也提到,“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狼,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临患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达到这样品德,方能成为至善。《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南宋大儒朱熹是这样解释《大学》的:“《大学》者,大人之学也。”他所谓的“大人”,不是地位崇高的大人先生,而是人格高尚,达到充实而光辉的理想品格的“大丈夫”,亦即道德上的巨人。当人人都以大学为本,彰明自己天赋的灵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除去旧染之污而自新,而且要做到完善的地步。《大学》中还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③这说的是,人必须研析穷究一切事物的真理,才能增进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念,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灵,才能修炼好自己的品德,直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进而让人人都能彰明他们自己的明德,就能达到理想的至善、至美的社会。《大学》中提出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也是文人自我修养品德的指导思想。只有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所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大学》的三纲领:明德、亲民、至善三者由内而外—-由“内圣”而“外王”,形成紧密的联系,是儒家思想的精萃,是中国文化的根。
儒家学说对文人士夫品德的自我修炼的要求,与梅兰竹菊的自然属性有共同点和契合点。“四君子”正是古代文人追求高尚品格的形象写照,是其人格精神的象征。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梅干则以老辣苍劲取胜,象征着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的人格精神和人性魅力。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文人士夫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就是那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文人常以“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林逋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种“清逸”的诗境格调,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也是文人士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的“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梅的这一自然特征与古代文人所经历的遭遇一样。王冕,出身农家,勤学苦读。工书画,能诗文,兼长治印,常在诗文中流露出对社会现实黑暗腐败的不满。④元代时,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致使一部分汉族士大夫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元代后期,政治更加腐败,各种矛盾错综而尖锐,不少文人处于失意境遇之中,也往往以书画自鸣清高。王冕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隐居九里山以买画为生。他的传世作品《墨梅图》[附图(一)],尽自然之本性,神韵秀逸。在构图上,一枝梅干从画面的右角往左横生一枝。枝干疏密有致,一改前人疏枝构图之风。主干如龙,遒枝似铁。枝梢力挺,有如钓竿。长枝疏,短枝密。梅花则以淡墨写出,繁花密蕊,同时做到密而不乱,繁而有韵。他的梅花,千蕊万萼,含笑盈枝,占满画幅。画中的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借梅花抒发其志趣,流露出不甘为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空谷幽兰,无人自芳。”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自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之风,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以其那若无似有,怡人心神的幽香,不知迷倒了多少墨客骚人。孔子誉为王者之香;屈原为其植百亩,树九畹;赵孟坚写《春兰画卷》;郑所南为之一开画坛新风。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是南宋著名诗人,兼绘事,曾为宋太学生。南宋亡国后,隐居苏州寺庙,坚不仕元,坐必南向,自号所南。⑤他的诗颇多感时伤世之情,抒发了他对故国的怀念。绘画上则精于墨兰墨竹。由于自身的处境,常作墨兰,疏花简叶而不画土,以喻自己无国土可着之意。他的诗多借物寓情,以兰花的清品来表示“故国之思”;曾题画兰“纯是君子,绝无小人”,以寄托高雅之情。郑思肖画兰完全是借物抒情言志,所画兰多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而自由挥洒,更觉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传世《墨兰图》[附图(二)],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亦不画土,益显花的品格不凡。画上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竹有着其独特的精神寓意。竹,其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竹,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竹,虚怀有节,是谦谦君子之风的体现;竹,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世人所称颂。文人对竹的喜爱,甚至达到虔诚的地步。东坡先生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甚至还有文人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文同,字与可,梓潼永泰人,号锦江道人。曾在京城任太常博士,集闲校理,操韵高洁,尤擅画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⑥文同爱画墨竹,对竹进行过深入的观察体验。“胸有成竹”的成语就是说他画竹从思考到动笔到最后画成的思想过程。文同在四川陵州、陕西洋州等地任地方官时,清政廉明,爱民如子。正是由于这些高尚的品德,深受百姓爱戴。在他调任浙江湖州时,在赴任途中便卒。但湖州的老百姓景仰他的品格,仍尊称他为湖州的父母官,所以也为他留下了“文湖州”的千古美名。传世其代表作《墨竹图》[附图(三)],采用“s”形构图,先抑后扬。以一棵弯弯的竹子由画面的左上角伸向右下方。竹杆虬曲,似经过重重困难才破土而出的。文同以浓墨画叶面,淡墨画叶背,潇洒多姿,竹枝挺劲有力,独具韵味。文同的这种高风亮节的人格精神正是通过绘画得以完美体现。苏东坡给文同写过的一首诗,“壁上墨君不解语,见文尚可消百忧。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⑦把文同的寓竹之情和他的品格合而为一,堪称完美诠释。
菊,群芳中的隐者,在万花即将枯萎的时候,悄然绽放于田野村舍,木栅竹篱。在凛冽的秋风中,开出的花朵,可眩黄郁金,可皑皑白雪,可水墨滴翠,可万紫千红,皆是一派自然潇洒的气度。历史上咏菊的诗人可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的陶渊明深情地吟咏之后,千百年以来,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萧散气质,与诗人经历苦闷彷徨之后,获得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儒家那种务实,积极用事的精神和道家那种萧散冲和,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在此得到体现。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寻阳柴桑人。他生活在没落的官宦家庭,少年时受玄学影响,闲静寡言,不慕名利,闲居乡里多年。他二十九岁出仕,曾为州祭酒、参军,经历了时宦时隐的生活,期间发生了桓玄谋位,刘裕起兵等政治风波。他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黑暗,因而更加渴望返归田园,摆脱为口腹之饥而做官的生活,保持纯真质朴的本性。四十一岁时,因为家贫,求为彭泽令,为官八十余日便借故辞官,赋《归去来兮》辞,息绝交游,不再出仕,躬耕自资,饮酒赋诗,自娱心志。在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千古绝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见其爱菊之情之深。他高洁、孤傲的人格和“桃花源”的理想,以及诗意化的生活情趣,对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文徵明《三友图》的题画诗中就可以看出,他对陶渊明的仰慕。“寒英翦翦弄轻黄,百卉凋零见此芳。天意也应怜晚节,秋光端不负重阳。郊原惨淡风吹日,篱落萧条月有霜。输与陶翁能领略,南山在眼酒盈觞。”⑧徐渭的《花卉图》[附图(四)],描写的是几朵菊花和鱼蟹和酒坛的画面。画中的菊花在徐渭的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生趣盎然。花瓣以淡墨勾出,叶则用蘸墨法点出。墨色变化自然,气韵凛然高洁,给人一种不求富贵的独立的人格魅力。
“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梅之傲然不群,兰之高雅脱俗,竹之虚怀有节,菊之清新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古代文人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忙忙碌碌的都市人,都在追求一种物质享受,久而久之,身心交瘁。常常感到迷惘,失去自我。 “四君子”以及文人画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无疑是给这喧嚣世界的一剂清凉剂,让世人自省,由此知道自己心灵的渴求和归宿。文人画所寄寓的人生的感悟,有其永不过时的时代性和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①潘天寿,《中国绘画史》,第148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
②蔡志忠,《大学-博大的学问》,第3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③蔡志忠,《大学-博大的学问》,第6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第219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⑤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第20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⑥潘天寿,《中国绘画史》,第151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
⑦《苏东坡全集》,第55页,《送文与可守陵州》,转自《文人与画-正史与小说中的画家》,第124页,严善淳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⑧《文徵明书画集》,第245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图文采集于网络,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欣赏和参考。)
花中四君子有哪些?
优质回答
农村院子大,空地也多,很多乡亲们都喜欢养养花种种菜,赏心悦目不说,还可以陶养情操。那么朋友们知不知道,花中也有四君子?花中的四君子,说的就是中国古诗文中常常提到的梅、兰、竹、菊。他们都是凭借什么本领被人们歌颂为君子?在我们的印象中,竹子不是花,又怎么能独占一君子?
梅花迎寒独自开,剪雪裁冰,美丽绝俗,一身的傲骨,具有傲霜斗雪的特质,常常被比喻成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毛泽东在词《卜算子·咏梅》中说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在词《卜算子·咏梅》中说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另外王安石的诗《梅》也说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可见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对于梅花有多么的喜爱,让它位列花中四君子之首。
兰花空谷幽静,色淡香清,与世无争,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唐代李白有首诗《古风》说: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将兰花的品质描写的惟妙惟肖。
竹子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 修长挺拔、清雅而高格。经冬也不凋,且自成美景,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郑板桥有诗《竹石》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了竹子的坚韧与稳重。
菊花金秋绽放,凌霜自行,清丽而淡雅、芳香袭人,艳于百花凋后,不趋炎附势,不与群芳争艳,故历来被用做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黄巢在《咏菊》中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可见菊花有着一种天然的孤傲与霸气。
那么有人可能或说,竹子非花,为什么能入围花中四君子呢?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误解,竹子虽然很常见,但是见到它开花的人却不多。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自然也要开花结果。只不过竹子种类繁多,开花的周期很长,不像一般的花那样,年年都有花开, 因此有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这也可以理解。
由于竹子的种类不同,受遗传性的影响。开花周期长短也不一样,有的竹子十几年、几十年才开花,如牡竹、版纳甜竹需要30年左右才开花,茨竹、马甲竹需要32年才开花,有的种类需要80多年才开花;有的甚至长达百年才开花,如桂竹需要120年才开花。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如群蕊竹、线痕箣竹,一年左右开一次花;而唐竹、孝顺竹,则开花没有规律。
正是因为竹子开花比较少见,使得人们对于这种自然现象产生了神秘感和种种的疑问。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在房前屋后种上一片,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夏季非常阴凉。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说明了竹子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的处世态度,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所以入围花中四君子当之无愧!
乡村的文化源远流长,乡村的美食回味无穷,乡村的人民勤劳也真诚,乡村的民俗淳朴而风趣。乡村,总是让人留恋与不舍,乡村,就是这样的有魅力!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我国古代的花中四君子?
优质回答
梅、兰、菊、荷花是花中四君子,
但一般相提最多四君子的是梅兰菊竹,分别代表了君子的高洁经冬,内华自矜-不因无人而自芳,傲霜耐寒清雅而灿烂,谦虚挺拨经冬长青而不改本心。但因为竹不是花且基本不开花,所以提到花中君子时因《爱莲说》中说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品质特性,又被加入了花中君了系列。
花中四君子都有啥?竹非花,为何也能独占一君子?
优质回答
历代文人把“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而竹较为特殊,因为“竹”具有崇高坚劲之节;有虚怀若谷之心。清雅拔俗,有如逸士;有岁寒之心,风欺雪压,尤见精神。竹之竿,挺而圆劲,不屈不挠,更具高风亮节。叶者,竹之精神所在,一笔一叶,叶叶生动,不板不凝,迎风飞舞,遇雨则垂,雨过则挺,皆叶之功。或以古人映竹叶于日光月影之下,视之而写。
梅兰竹菊。
竹能得到文人的喜爱和肯定,我个人认为是由以下几个方面:
1、外形:节节高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竹尖微微低垂,谦虚向上;竹杆四季常绿,如碧玉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2、胸襟:虚怀若谷,有容纳百川之胸怀。
3、环境:不管是陋室茅屋之侧还是琼楼玉宇之畔,只要有土地,都能努力向上。
4、成熟:提供身躯为建筑物料,为父老乡亲遮风避雨的茅屋。
最后借用一下鲁迅先生说话“……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种花】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