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辛弃疾除了词外,有没有诗传世?
优质回答:
目前可见的最早的辛诗传本,是清代嘉庆年间辛启泰和法式善辑录成书的《稼轩集抄存》。该书是对辛弃疾诗文的辑佚,收录了辛弃疾诗歌 111 首。1998 年由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收录辛诗 145 首,是目前收录辛诗最多的文本。辛弃疾的诗,彪炳宋末,自张一帜,辛诗在艺术上有着不同于词的独特风格,即雄豪悲壮的感情基调,纡曲宛转的抒情方式,狂放悲愤的自我形象,沉雄飞动的艺术境界,加之拗折峭拔、质朴重拙的语言,浑然融合为辛诗沉雄悲壮的艺术风格。辛弃疾的诗有写意托志的咏物诗,有清新明丽的写景诗,有深沉顿挫的感怀诗,与词比较,辛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多一份哲理与平和,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辛诗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才能把握辛诗的精髓与神韵。
迄今收录辛弃疾诗歌最全的当数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全宋诗》,共收录辛诗 145 首。辛弃疾诗歌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题材内容也称得上十分广泛,辛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题材内容:
第一、闲适诗
淳熙八年(1181),深受猜忌和排挤的辛弃疾即被弹劾落职,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开始了漫长的赋闲生涯。长期闲居乡野的平静生活,让辛弃疾满腔的国忧己愁也不得不沉寂下来,进而去反思一生为之劳碌奔波的功名事业,反思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儒家精神,更尝试参透佛家和道家的哲理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他将这些思考写进诗里,同时又不惜笔墨地记录其生活居所的点点滴滴,以及读书运思的万般感慨。
《题鹤鸣亭》
【南宋】辛弃疾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辛弃疾不断地反思功名,功名本是身外物,是很多烦恼的源头。辛弃疾心慕弃官归田、东篱种菊的陶渊明,悠闲的岁月让他更加沉潜心绪,瞩目自然。这首诗应为辛公晚年闲居时所作,表面写的是辛公淡薄的心境,实则写的是辛公对南宋的失望,对报国无门的苦闷。
第二、赠和诗
师友学侣作诗唱和,通常“和意不和韵”,而力求推陈出新,在他人粗浅疏忽处,表现精致思深。辛弃疾所处的时代中,这种文人唱和的风气依然兴盛。加之辛弃疾退居时期,认识的新旧朋友众多,与之唱和的有郑舜举、任师、杨氏瞻、赵直中、赵昌父、傅岩叟、葛元亮、吴克明、郭逢道、赵晋臣、赵国兴、赵茂嘉、赵文远、李都统等等。唱
和的对象包括梅花、石头、问讯新居、糟蟹、琴、山等等。例如:
《和诸葛元亮韵》
【南宋】辛弃疾
偊泛清溪李郭船,路旁人已羡登仙。看君不似南阳卧,只似哦诗孟浩然。
因友人之名近似诸葛亮,所以联想到南阳躬耕的诸葛亮。但是辛弃疾认为友人更像吟咏田园之诗的孟浩然。拿盛唐的大诗人作比,高度赞美了友人的文学才华。
第三、亲情诗
英雄之气与儿女之情并存是很多文人的共同之处,辛弃疾亦不例外。除了我们常见的立志杀敌的爱国志士、倦游官场的朝廷士子之外,他也是一位多子女的父亲,在诗中亦有其挚爱亲情的抒写。例如:
《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
【南宋】辛弃疾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既欣喜于第四个儿子发奋不辍用功的精神,又以西汉董仲舒勤于治学,三年不窥园的精神勉励他。并期望“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闻科诏,勉诸子》),等到科诏下来,辛弃疾则继续鼓励诸子发奋学习。能像梅福和仇香那样的古人一样读书养性,以德化人。
第四、咏物诗
辛弃疾的咏物诗继承文学传统,又自有特色。他往往遗貌取神,不注重对所咏对象描形状物,而多是脱离外形,写神取意,或者隐含寄托。例如:
《江郎山和韵》
【南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表面上句句状眼前之景,实际上却句句写胸中之情,景中无一不寄托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即像青峰一样卓世独立、无依无傍。
辛弃疾咏物中独最爱梅,其所咏品性高洁,不同流俗的梅花,恰如其人格精神的化身。
第五、山水诗
辛弃疾笔下的山水诗作并不为多,但笔势流畅,风格独特,是其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例如: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十》
【南宋】辛弃疾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在辛弃疾笔下,大自然具有磅礴狂宕的气势美,具有无比的征服力;也具有清秀柔和、空灵俊逸的沉静之美。九曲九峰经诗人一径描绘而来,优美清绝,意境高远。
第六、咏怀诗
辛弃疾另有咏怀之作,例如:
《忆李白》
【南宋】辛弃疾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
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
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如淳熙五年(1178)他由大理少卿出领湖北转运副使,舟行经过当涂李白墓,有感而作《忆李白》,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崇敬和热爱。
总结:
辛诗主要是其闲适心境下的产物。其用典、意象和想象等都新颖独特,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感,并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辛弃疾博览群书,汲取前人所长,作诗主要沾溉于楚辞,又相尚于鲍照和邵雍,并且在宋诗群体中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图片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邀答!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在北床以苏试为开头,南宋以辛弃疾为第一,有“词中之龙”的美称。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代表词作有:
1.《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落曰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2.《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5.《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6.《沁园春》: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7.《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水怀》:天下英雄谁敌手。
9·《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除了词外,还有传世美诗。诗名:《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体裁:七绝 类型:山水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这首诗是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年)春出任福建提刑途中,顺道访朱熹(晦翁),并一同游觅武夷时所作,是一篇吟泳祖国河山,写景的传世佳作!
诗名:《送剑与傅岩叟》,作者,辛弃疾,体裁:七绝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这首诗,借写宝剑无用武之地,挂空斋与琴作伴。抒发诗人不能赴边关杀敌立功,壮志难酬之感概。整诗充满豪气,读来意气风发。
其他网友观点
辛弃疾,是以词闻名。他的词和苏东坡的词,并称为苏辛。清朝的陈廷焯还称他的词为“词中之龙也。”
然而,辛弃疾的诗作却是很少的。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辛弃疾不擅写诗。
众所周知,辛弃疾出生在北方金人的地盘上的。他早年还在北地的时候,对写诗也是很喜欢的,也有过当以名诗人的幻想。
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就是蔡光,“蔡光工于词”,因为靖康之难,被抓到了北地。辛弃疾认识蔡光之后,他就经常拿自己的诗词曲请教蔡光。
然而蔡光看了他的诗词,就对他说:“子之诗则未也,”意思就是你的诗不行。辛弃疾听到这句之后,他的心估计是哇凉哇凉的,诗人梦破碎了。
但是蔡光又马上又说道:“他日当以词名家。”意思就是你的词写的不错,日后会因为词成为了一个名家。
从此以后,辛弃疾就一心专研词,最后终于成为一代词作大家。
其实,辛弃疾还不止以词为名,他一生都以收复失地为志,然而他这一生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辛弃疾虽然出生北地,但是他的祖父辛赞一直教导他不忘故国,所以辛弃疾的愿望一直是收复失地。
在他22岁的时候,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攻宋,同在北地的耿京趁此机会聚集了二十万的大军在山东河南一带起义。就在这个时候,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多人的抗金队伍,然后和一个叫义端的和尚组织的一千多人的队伍,一起去投靠耿京。
然而义端和尚却偷走了耿京的帅印,因为辛弃疾是和义端和尚一起来的,所以耿京很是生气,要问罪辛弃疾。辛弃疾也非常生气,但是他却对耿京下了军令状,“给我三天时间,我一定拿回帅印。”
耿京也是非常看重辛弃疾的,于是放了他,让他去找回帅印。
辛弃疾猜想义端肯定是要投靠金人,于是骑上快马,不眠不休的追上了义端。义端跪地求饶,辛弃疾却手起刀落,一刀砍下了义端的头。
之后,耿京更加重用辛弃疾。更是派辛弃疾去联络南宋朝廷,希望能里应外合收复失地。
然而在辛弃疾回来之时,却发现耿京已经被叛徒杀死。辛弃疾听后大怒,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为耿京报仇。
于是他率领五十人的敢死队冲入了五万金人的营地,活捉了叛徒,一路上过关斩将,终于把叛徒带回了建康,然后将此人斩首示众,为耿京报仇雪恨。
辛弃疾来到南宋之后,一直都想着收复失地,然后南宋当时主和者甚多,就算辛弃疾天天在朝廷上叫嚣着他要北上,他要收复失地,他一个可以打十个,也没有人理会他。
辛弃疾的一生抱负,只能寄予词上。
辛弃疾的诗虽然没有他的词好,但是也有,不过远远没有他的词多,也没有他的词出名。
我也只记得一首他的《感怀示儿辈》
感怀示儿辈 安乐常思病苦时,静观山下有雷颐。十千一斗酒无分,六十三年事自知。错处真成九州铁,乐时能得几絇丝。新春老去惟梅在,一任狂风日夜吹。
辛弃疾,一个写诗不行,写词很行的打架高手。
其他网友观点
题主好,辛弃疾并非不能写诗,只不过他像一个在“文学世界里横冲直撞的左撇子”。
其诗未能自成一家,与他的词比起来更是相形见绌。所以,人们只知道被誉为“人中之虎,词中之龙”的辛稼轩,而不知道还有个诗人辛弃疾,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要了解一个文学家的作品,必须先对其生平有所了解。特别是像辛弃疾这样特别关心国事的词人,了解一下他的人生历程,特别是早年经历和抱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中之虎”,万夫莫当
辛弃疾小时候在沦陷的北方生活,父亲去世早,由祖父辛赞把抚养成人。祖父常带着小辛弃疾登高远望,指点河山,希望他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
22岁那年,辛弃疾率领2000人家乡子弟投奔耿京义军,老耿很欣赏小辛,让他做部队里的掌书记。掌书记嘛,记录并保管文书印信之类。
偏偏有个不长眼的和尚义端,把小辛抽屉里的大印偷跑了。这还了得?这不是砸我饭碗吗?辛弃疾跨上快马,追而杀之,完“印”归营,初显英雄本色。
老耿看到辛弃疾如此英武果敢,自然是倍加青眼,不久就派他奉表南下,觐见宋高宗,表明愿意归顺大宋、抗击金兵的立场。
使命完成,辛弃疾满心欢喜,自己精忠报国的夙愿终于可以实现,千千万万在金人吗兵铁蹄下饱受蹂躏的同胞终于可以洗雪前耻,小时候经常带自己登高远望的祖父也终于可以含笑九泉……这一切都多么让人心情舒畅啊!
就在这时,噩耗传来,辛弃疾一向尊敬的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死了!张安国不仅自己投靠金人,还带走了大量群龙无首的耿京义军。
听到噩耗,辛弃疾怒发冲冠,随即率领50余轻骑兵,快马加鞭,直奔济州金兵大营,在五万大军中生擒张安国,缚于马上,如入无人之境。辛弃疾还慷慨陈词,号召投金的军士重返大宋的阵营,当场愿意追随者万余人。就这样,辛弃疾带领余部,昼夜星驰,奔赴临安将张安国正法。
古语有云:“乱世出英雄”,辛弃疾不正像是南宋的赵子龙么?无怪乎他觐见皇帝时,“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了。也无怪乎时人评价他是管仲、萧何、张良、诸葛亮这样的王佐之才。
“词中之龙”,笼罩百代
这样的辛弃疾,哪里是一个书生?哪里是一个词人?
所以,门人范开《稼轩词序》中就说:“(稼轩)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我们稼轩老先生哪有什么心思捣鼓诗词啊,不过是把它当做可以用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的玩意儿罢了。
可是,雄姿英发的青年辛弃疾一旦步入官场,就没有夜闯金营、万人莫挡的快意了,他处处掣肘,仕途蹭蹬,时官时隐,最终也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壮志,就这样赍志而没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说诸葛亮,又何尝不是再说辛弃疾呢?
胸怀壮志的辛弃疾,大半生都生活在被贬谪、被排挤、被谗毁、被猜忌的痛苦之中,他把这种压抑、不平的心情用长短句的形式“陶写”出来,自然和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之辈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这样一个有志杀敌、无意作词的辛弃疾,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痛苦、愤怒需要“陶写”,不知不觉间,他竟然成为整个宋朝写词最多、同时成就也最高的人。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前所说,辛弃疾的词是两宋词人中现存数量最多的,共628首。
苏轼:小辛我也太能写了吧,身为第二名,我362首感到很尴尬哎……
刘辰翁:我354首,太可气,再努把力就第二了……
吴文英:是啊,我341首,再努把力就第三了……
李清照:不要采访我,不要采访我,我不会告诉你我只有52首……
姜夔:好险啊,我以为我要垫底儿了呢,好在我有87首……
宋祁:啊……你们聊,你们聊,我还得赶《新唐书》的稿子呢(6首)……
辛弃疾的不但数量可观,成就很高,风格也很多样,既有“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的孤寂愁苦,也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雄壮。
数量多,质量高,风格多,个性强,还开宗立派,决定了稼轩在词坛的地位。人们历来把他和苏轼并称为豪放派两大家,但清末词论家陈廷焯认为:“东坡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千古并称,而稼轩更胜。”近人陈洵也说:“南宋诸家,鲜不为稼轩牢笼者。龙洲、后村、白石皆师法稼轩者也。”胡适更是将辛弃疾推为“词中第一大家”。
诗词世界的左撇子
相形之下,他的诗就逊色多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辛弃疾现存诗共140首,约相当于词的1/5强。我们反观一下其他大佬的诗词数量比:
现存140多首词的陆游,是有名的中国第一作诗机,存诗近10000首。
而以词名世的姜夔,其实存诗180余首,他的词只是诗的零头。
就内容和质量而言,辛弃疾的诗大多都是酬赠、题咏或者写自己的隐居生活,丢在烂诗堆里,基本挑不出来哪是他的。
前人有“诗庄词媚”之说,同样一个人,写诗往往慷慨激昂,填起词来可能就“针线慵拈伴伊坐”了。诗在他们的心目中才是正儿八经的文学,词不过是酒筵歌席间应景儿的小玩意儿。
可辛弃疾则不然,把诗和词的位置调换了。他的词写得慷慨激昂,姿态横生,而诗则显得平淡无奇。因此,我们说他像一位在“诗词世界横冲直撞的左撇子”。
守擂:辛诗队vs攻擂:辛词队
光说不练嘴把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们试举几首他的诗词作品做一次简单的友谊pk赛,便可见其高下。
先看诗队的第一名选手,正是《江行吊宋齐丘》: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
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
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
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这首是咏南唐的奸臣宋齐丘的,由于南宋也和南唐一样偏安一隅,这首诗怕也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意味。前四句用嘲讽的口吻谴责宋齐丘的恶劣行径,尾联甚至还有点稼轩式的诙谐。不过整体看来,也不太出彩,没有可以引起读者强烈共鸣之处,也没有令人过目不忘的警句。
再看词队的第一位选手,真可谓出手不凡,名唤《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同样是对奸佞小人的辛辣讽刺。这首词“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有力如虎”,不光远超群伦,即使在稼轩集中,亦不可多得。所以,本裁判宣布——
诗队出师不利,先输一局,匆忙派出第二名选手应战,却是《丁卯七月题鹤鸣亭》三首其三:
种竹栽花猝未休。乐天知命且无忧。
百年自运非人力,万事从今与鹤谋。
用力何如巧作奏,封侯原自曲如钩。
请看鱼鸟飞潜处,更有鸡虫得失不。
这是晚年隐居时回顾平时所作,既有未能大展宏图的遗憾,也有看破功名的恬淡。
第二回合出场的词队选手可是了不得,气场十足。他就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词全篇慷慨任气,抚今追昔,思接千载,浩气贯注,允为千古绝唱。前举七律,殊难望其项背。秒杀~咔
最后一局,我们看看酬赠之作。诗队自知大势已去,矮子里头拔将军,还是找出一名潜力股选手上阵应敌,《送别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此诗是送别之作,高度赞扬了这位“湖南部曲”的过人之处,并自愧弗如。
不过,这位选手要比起词队的第三位攻擂选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才真是自愧弗如呢: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本裁判很遗憾的宣布:诗队第三位选手以绝对劣势惨败于对手——
综上所述,辛弃疾诗词之优劣判然,毋庸多言:词队以绝对优势碾压诗队。并且,经过三轮pk,诗队已经出现后继乏力之态,而词队还有很多选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避免影响友谊,造成诗队伤亡惨重,老脸扫地,pk到此结束吧~~
本裁判郑重宣布pk结果:辛诗队守擂失败,辛词队攻擂成功,成为本季赛事的擂主!
这也是证实了我们前边所说的,辛弃疾确实是在诗词世界里“横冲直闯的左撇子”。他的词气势雄浑奔腾,意境宏伟阔大,开宗立派,震古烁今,风格多样,个性鲜明,“词中之龙”,名副其实。
也正是由于稼轩词名太盛,而诗又不足自立,所以他的诗不为世人所知,也就不足奇了。
其他网友观点
白纸黑字,几笔间,道尽胸中况味。家国仇恨,壮志难酬,失意平生。字行间,悲壮含泪,道一声: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遥想当年,五十骑踏敌营,擒叛贼。山东男儿何止一身是胆。!
怎奈到了江南:可怜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只得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好凉个秋。
清人陈延焯说: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分飞,鱼龙百变。
柔肠百结处有万丈豪情,意趣横生时荡凌云壮志!
人已已,词永留!千军万马踏征途!
其他网友观点
弃疾还是典范的民族英雄!一代枭雄!宋朝之孟尝君!酒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辛弃疾除了词外,有没有诗传世?】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