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其所的意思
我突然设身处地地推想,长养在衣食无忧、名门望族的男人们,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成为奢靡无度、灯红酒绿的花花公子,要么成为信念单一、执着追求的绝代才子。
徐志摩,显然成为了后者!
志摩的家族——浙江海宁徐氏是不折不扣的名门望族,且略举几位族中的知名人物:民盟主席沈钧儒先生是志摩的表叔,武侠作家金庸是其姑表弟,而言情作家琼瑶女士则是其表外甥女,等等。
不谈这些名气,且说一下志摩。
志摩是才子无疑,但其“信念单一,执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
近代大师,也是志摩的知己好友胡适之先生如是评价志摩:“他的人生观里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在世上仅仅活了34年的志摩,象一道耀眼的流星划过去,终其一生的轨迹也只在爱、自由和美的轨道里。
志摩热情奔放、想像独特、比喻新奇、满含感染力的为爱而写成的诗句自然是“爱”与“美”的,这无需我赘言——
如:
你早已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
我的影子里有你的影子,
我的声音里有你的声音,
我的心里有你的心;
鱼不能没有水,
人不能没有氧气;
我不能没有你的爱。
再如:
我在道旁见一个女孩:
活泼、秀丽,褴褛的衣衫;
他叫声“妈”,眼里亮着爱——
上帝,他眼里有你!
除了诗句,志摩为人不解,甚至诟病的两段爱情史,也是满含着纯一的爱、自由与美的追求。
志摩的第一段婚姻是1915年10月,在父母的包办下与上海宝山巨富张幼仪结婚。那时的志摩早已蓄满了追求爱、自由与美的理想,他理想中的伴侣是“美貌加智慧”的相爱的人,而相貌平平的张氏显然不合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对这段婚姻十分的不满意,但18岁的志摩虽然理想丰满,却还未长成凌空飞翔的羽翼,所以这段强合在一起的婚姻也只得接受,而逃避的办法便是名正言顺地多方游学。
便在此时,他遭遇了平生的第一个挚爱:民国才女林徽因。
是年志摩23岁,而徽因却正值17岁的豆蔻年华!
是年,徐志摩已婚后五年,且生有一子,而徽因却正为未婚夫梁思成先生伴读,而梁思成却正是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先生的爱子,而志摩又是梁启超先生得意的门生。
但志摩管不了这许多了,他遭遇了自己理想雕刻得丝丝缕缕都合拍的“美貌加智慧”的林徽因,不仅仅如此,徐、林两人的心灵契合度也是一一相通,与其说志摩已为林徽因的个人魅力所倾倒,毋宁说志摩为自己心里所追求的爱与美的理想所倾倒了。
此时,仅仅三年时间,志摩写成了毕生再难写成的爱的诗句。
民国那个时节,如果志摩不惮世俗的眼光,不惮父母的强烈反对,不惮妻子的怨恨,也不惮同学们的说辞了,可是,恩师梁任公那边如何交待?
是的,梁任公这边呢?
梁任公也很为难,一边是爱子和未来的儿媳,一边是才华横溢的爱徒,任公权衡再三,措辞小心地写信给志摩,提出两点意见:
“其一,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
其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怕终不可得,徒增烦恼终其身已耳。”
志摩呢?他将追求爱情幻化到一个至美而崇高的高度了,大有当时志士们为追求革命而献身的勇气,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对于任公认为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志摩又坚定地在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于是,在父母谩骂、千夫所指、妻子饮恨下,志摩毅然决然地与张幼仪离了婚,然后匆匆赶去英国、赶去康桥去见心中的徽因,却发现爱人已经不辞而别,及待他再匆匆追往中国时,他的徽因,不,我们的徽因、民国的徽因已与梁思成结婚!
秋风悲咽,山河凝泣,落叶里,失魂落魄的诗人一任长衫在秋风里片片撕裂。
志摩哭道:
爱是一声催眠,
醒来之后你被谁吸了灵。
这就是为什么爱过之后,
总觉得不仅失去了他,
也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被爱的人总是掌灵者,
去爱的人反而失魂。
在每段真心付出的感情中,
总有一个人献祭了灵魂,
收获了残忍。
?
失恋,不,是理想破灭的巨大悲痛给了爱与美的徐志摩以巨大的打击,在这段舔舐滴血的伤口的日子里,徐志摩惊见他人生理想里的第二缕阳光——陆小曼出现了。
小曼本是志摩好友王赓的妻子,父亲是民国财政部赋税司司长,幼年就读于法国圣心学堂,通晓英、法等国文字,除了年轻貌美外,还精于弹钢琴、绘油画。性格真爽,天真浪漫里又不乏似水柔情。
志摩惊讶于自己理想里的光环再度出现,而小曼也为志摩的才华横溢、热情如火所倾倒。
于是终于结婚,小曼顶着丈夫的责难,而志摩则顶着父母抖动手指、大叫逆子的谩骂。
但父子终归父子,徐父最终妥协,却又提出三件事作为小曼和志摩结婚的条件:一:结婚费用自筹;二,婚礼需由胡适之先生担任介绍人,梁任公先生证婚;三:婚后需安分守己。志摩一口答应!
于是1925年10月,民国年间这场普通又一般的婚礼,浸满了志摩的理想,在梁任公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
再后来呢,志摩和小曼终从风花雪月中,双双跌回现实里,二人因生活习性大不相合而终于感情分裂。1928年,爱和美的理想破灭成碎片的徐志摩在百无聊赖中重游英国康桥,想起初识林徽因,想起抛妻别子,想起与小曼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提笔写下了《再别康桥》。
然而,一身如火的志摩究竟不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的人,与小曼争吵的极度苦闷里,他又想起了林徽因。1931年11月19日,听说林要在北平协和礼堂做一场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志摩决定前往北平参加。似有不祥的预感,临别,他写信给刚刚吵过架的陆小曼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还是决定拼往北平……飞机行至济南,撞上了济南的开山,机坠人亡。
志摩时年34岁。
再后来呢?小曼一场大哭,竟彻底戒掉了志摩与之频起口角的吸大烟的毛病,然后细心整理了志摩一生的作品,陆续结集出版,为志摩作品的流传于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志摩始料所及的吗?
志摩的死,如一道流星吗,在蔚蓝的夜空里划一道闪亮的光?
好友胡适之先生,在悲痛中对志摩的死有精彩的描述:“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个致命的撞伤,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觉,半空中起了一团大火,像天上陨了一颗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在死那烈焰里了!”
哦,志摩,满心追求爱与自由与美的志摩,你如焰火一样,不惜燃烬自己热情和理想的燃料,然后在空中绽放成一朵眩目的礼花吗?
哦,志摩,你在诗里可是曾描绘过自己的死?那么你的这种死,是无选择中的选择吗?——
等候他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他。但他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他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摘自徐志摩《猛虎集》咏黄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