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文苑 | 烟花三月:卢辉和他的龙首山庄-亚博安卓下载

点击上”蓝字”关注亚博安卓下载

卢辉和他的龙首山庄

文/烟花三月

编者按

卢氏县瓦窑沟乡耿家店村的一处院子内,喜爱收藏的村民卢辉建了一家红色教育展览馆,展出了他多年来收藏的各种红色文化藏品。里面的物件都是他历时多年通过各种渠道收藏的。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记录着一段历史。

初识文友群为生活驱,一晃出门在外快二十年了,和老家联系的纽带就是一部手机,再有就是到了春节和亲戚朋友互拜新年的时节。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网络发展迅速,比如qq、博客网络平台,俺还没入门呢,就变换成现在的微信了,不能怨俺笨,是这个社会变化快。这次遇着微信俺没有out,学的是倒挺快。微商的、旅游的、美食的、文字的……各路人马领风骚,在朋友圈里尽情发挥展示!
这几年我的生活逐渐趋于稳定,比较规律。所以闲暇之余对朋友圈比较感兴趣,对那些有意思的、有趣的、有生命力的文字感兴趣。不要小看朋友圈,每个人都是一部浓缩的电视剧,每个人都是一部行走的“历史”。那些配图、那些精辟的文字、那些直抵人心的“鸡汤”,只要一机在手,足不出户就跟着圈里朋友游遍大江南北,世界尽收眼底。
生活趋于稳定,食饱衣暖后,我也有了多余时间来应对生活以外的兴趣,有句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翻着手机,在一目十行的游览中,灵魂碰撞只在一刹那。有天无意中发现朋友圈分享“卢氏文苑”公众号的文章,里面几乎都是老家人写的文章。顿时,亲切、欣喜之情无法言说。从此就像抽大烟一样“上瘾”,尽管自己文字青涩,却也禁不住地跃跃欲试,记录着自己生活中的情感。后来机缘巧合,我也成为卢氏文苑文友群里光荣的一分子,还渐渐被群里才华横溢的师友所折服。
初闻卢辉随着时间的深入,慢慢了解到很多文友的作品,那些过往都在文友们的笔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文字,让我解了乡愁;回忆童年往事、回忆父母更加引起共鸣。初闻卢辉源于他的文章《张德琰及卢氏木版年画》《王东林及卢氏烙画艺术》《杨春枝及卢氏剪纸》。他致力于挖掘、抢救、整理地方的老传统手艺和物件,一些快要失传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一些古老文化传承在他的努力下,得到很好的传播和保护。同时也知道名闻河南的龙首山庄是他和他哥哥联手创立。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兰州的稳定生活,毅然决然地回到瓦窑沟老家,创建龙首山庄,一年年的修建与完善下,山庄逐渐成为集红色收藏、民俗展览于一身的教育体验基地。初识卢辉前年回家过年,和群友聚会时认识了卢辉,和我当初想像的相吻合:白白净净、温文尔雅,儒雅儒商书卷气十足;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给人感觉大方有礼。那天集会文友很多,都是因文字结缘的群友,通过简单介绍,也只是匆匆点头。那天天气不太好,我是冒着大雪从老家赶往县城聚会,离家较远的文友害怕变天,就匆匆忙忙往家赶,也就和卢辉有了一面之缘。去年的端午节和他有了第二次交集,我收到了卢辉从老家寄来的龙首山庄槲包,一打开,槲叶香扑面而来,多少年没吃过老家味道,龙首山庄纯手工槲包仿佛带着母亲味道,感动的我眼眶盈满泪水。
龙首山庄的“十三花”及杜鹃花龙首山庄的当家菜肴当属“十三花”。而“十三花”的历史由来以久,它是地处长江流域的西南山区传统饮食。“十三花”在当地是酬宾宴客的最高礼数,也最具地方特色。“十三花”的传统文化饮食经过几千年留存下来,后人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挖掘、继承、发扬、补充,成就了今天的“十三花”。
“十三花”,顾名思义,由十三道菜组成,以品种多元化出现,营养味美、精心烹饪、肥而不腻、香气四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深受四里八乡和游客的青睐喜爱。“十三花”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食材都采自当季,八百里伏牛山遍地都是宝,乡厨就地取材。所用食材取之山野的绿色放心食品,猪肉是农户不加饲料喂养,木耳、拳菜、豆角、豆芽、豆腐、萝卜、花椒都是周边农户自己种植,然后用传统的铁锅,木柴、木笼、山泉水、大瓷碗等老式灶具烹饪蒸煮而成,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烟火气,感受它的不一样的味道。县里每年举办的美食大赛,“十三花”都独占鳌头,还入选三门峡市非遗名录。
说完“十三花”,不得不说杜鹃花。四五月间,满山开遍杜鹃花时,到处姹紫嫣红。远观花红一片片,各种花色争奇斗艳,近观紫色、深红各不相同。人间四月芳菲天,是最美的季节,淌洋于花海丛中,流连忘返。和心爱的人执手漫步,偶尔遇见赏花的熟人,莞尔一笑,彼此点头回转。手里的相机停不下来,定格于杜鹃花的烂漫,游人多情的身影于花间,彼此成了照片里的风景。因着杜鹃,首届“龙首山庄杜鹃花”节应运而生,吸引了方圆百里的游客前来一睹她的美丽绝世“容颜”。杜鹃花成为卢氏一张最靓丽的名片,摇曳在风尘中。
龙首山庄槲包每到端午来临,山庄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槲叶的清香。庄里的男女老少就忙开了,有洗槲包叶的、包的、煮的……纯天然的槲包叶和着小米的醇香经过慢火蒸煮,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坐在山水间,吃着龙首槲包,品着“十三花”,是人间多么美妙的时光。现如今龙首山庄的槲包成了周边民众出行、送礼的不二之选,冲的都是天然食材,手工制作。民俗博物馆在山庄里还藏着一座博物馆,博物馆聚集了卢氏历年历代的农具藏品,涵盖方方面面。这些藏品都是庄主卢辉近几年走村串户收集而来,目前已形成不小的规模。看着七八十年代的小人书、粮票、布票、黑白老照片,唤起了对那个纯真年代深沉的回忆……红色教育展览馆红二十五军在卢氏这方红色的革命老区热土上,曾经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今年新辟的红色展览馆成为山庄的一大特色,红色革命史展厅部分内容,以文字介绍、图片资料与实物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展示了1919――1949年30年间发生在卢氏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展馆面积300平,红色藏品上千件。斧头镰刀、长矛大刀、水壶挎包、书籍文件等等……代表各个时期的老物件,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也让我们后代时刻牢记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让孩子从小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的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红色展厅是青少年研学基地、党建文化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夕阳西下,看着掩映在花丛中的山庄,竟好像身在画中,此刻和山庄融为一体,竟成了画中人。

注: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的母亲

◆外婆家的村庄

◆故事,才刚刚开始 …

◆路边的馄饨摊

◆史大哥

◆窗

◆卢氏文苑作品串烧

◆我眼里的青岛

◆观《烈火英雄》有感

◆一碗馄饨

◆一块月饼

◆山里来的表妹

◆母亲的心愿

◆环卫工

◆抗疫组诗(三)

◆回家过年

◆解冻(外二首)

◆婆婆

◆老张

◆追“花”的人

◆探访浩洋

◆当个读书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邹楠,中共党员,爱好写作,闲时写文,忙时挣钱。在红尘中谋烟火,在诗文中谋心安。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李宏文

张银成周天鹤董建中

寇一洵(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一和

文苑主编:卢一辉

执行主编:张淑清

责任编辑:张一瑞 张欣燕

一一一一:程向楠 邹一楠

一一一一:李一璇

本期编辑:半盏流年

投稿信箱: 一一一 一一一一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

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

宋海峰律师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

请点击“写留言”,留下您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