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眼中的十二生肖之“鼠牛虎兔”-亚博安卓下载

作者简介 王笑 (basma mostafa/ ???? ?????) 埃及人,生于1989年9月,本科毕业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中国政府奖学金。对外国人来讲中国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有传统、有意思的部分,对于我们埃及人也是如此。中国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纪年法。在埃及上大学时,我就知道中国的十二属相,知道我属蛇,但是一直无法想象和了解中国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内涵。刚来中国留学时,每当认识新的朋友,问我年龄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问我这么一个问题:“你属什么?”而且每年感受到中国春节时浓浓的年味,每年都庆祝某一个属相,还写出来和说出来很多与这个动物相关的新年祝福词,我才更深刻意识到属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所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想弄明白十二生肖里的每一种动物在中国文化里到底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成语中它们又都是怎样被使用的。其实,由于环境条件、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不同,阿拉伯文明、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文明中动物的象征意义虽然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也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体现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中,包括成语和谚语。这些含有对某些动物的认识和看法的成语和谚语,这些认识和看法虽有不同,却能展现出两种文明共同的文化魅力。一 鼠汉字里,“鼠”字是个象形字,上面是鼠头,嘴巴长得大大的,下面是脚和尾巴。鼠是中国文化十二生肖动物之首、与十二支配属“子”。老鼠是一种人们较为常见的啮齿类哺乳小动物,它不但外表丑陋,而且喜欢偷吃粮食、咬坏衣物、传染疾病, 实在害人不浅。它在什么地方都有生长,很有能耐,会打洞、会爬山、也会涉水。老鼠的这些特征使它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义获得了不少的相同之处。基于“鼠”的个性、行为和生活方式等自然特性,以及“鼠”与人类的关系,“鼠”在汉语成语中的象征意义多为贬义的、负面的内容。“鼠”象征相貌不讨人喜欢、丑陋,心术不正、胆小怕事、气量狭小、目光短浅、小偷小摸、 到处扰乱,小人、恶人、 坏人、惯窃,仗势欺人、 微末卑贱、贪狠卑鄙等其它贬义和负面意义。汉语成语中也多从这样的特征反映这样的内涵: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獐头鼠目、蛇头鼠眼、胆小如鼠、鼠腹鸡肠、鼠目寸光、目光如鼠、抱头鼠窜、狐鼠之徒、官仓老鼠、狼奔鼠窜、鼠凭社贵、狼贪鼠窃、鼠雀之辈,等等。在阿拉伯语里只有一个词来代表“鼠”、“老鼠”、“耗子”,即“???”。“鼠”在阿拉伯文化里象征负面、贬义,而没有正面、褒义象征。这主要也是因为“鼠”的丑恶相貌、生活习惯以及态度行为。老鼠偷吃粮食、损坏粮食、咬坏衣物、传染疾病的特征给人带来的损失和害处使得人们讨厌它的存在。所以“鼠”在阿拉伯文化里象征相貌丑陋、鬼鬼祟祟、胆小、虚弱等符号意象。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鼠”是小人、弱者和胆小的象征。早在3300年之前,古埃及人就发现了猫和老鼠的冲突。古埃及法老民间故事包含了很多与猫和老鼠之间冲突有关的故事,古埃及人留下的壁画也有老鼠和猫的漫画画面。一幅画面描述了公元前664-1069年,一帮很强壮的老鼠组织一队士兵攻击一座猫城堡,它们的头领坐着用两只狗拉的军车攻进了城,猫在城堡里却战战兢兢不知如何击退老鼠的攻击。另一幅画面描述了一只很胖的老鼠穿着很贵重的服装,坐在很坚实的椅子上,让很脆弱的一只猫为它服务,给它喝饮料,老鼠为了不劳累自己,就让猫站着拿饮料杯,而它用吸管喝饮料。还有一幅画面是在埃及城市修道院地区,描述一位优雅的美女老鼠,坐在椅子上由一群猫为她服务。这三种画面反应了古埃及画家当时社会状况的讽刺。他们用胆小、脆弱的老鼠描述奸佞小人、用猫来代表上流贵人,上流贵人变成了奸佞小人的仆人,表明当时的社会状况非常混乱,奸佞小人当道,胆小和脆弱的老鼠成了国王,比老鼠强大的猫却为脆弱的生物。埃及人对“鼠”的认识自古至今没有任何变化,埃及方言里与“鼠”有关的成语和谚语很丰富,而且大部分带有贬义和负面内涵。“老鼠”也是埃及儿童的敌人。小时候,每当小孩子不听话或者晚上不愿意早睡觉时,父母常常会威胁他们说“我们会让老鼠吃你”、“我们会让老鼠咬你”之类的话,我本人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我从小到大最害怕的动物就是“老鼠”。虽然老鼠那么小,可是对小朋友们来说它是非常可怕的动物,从小就害怕,以至于长大了仍然害怕它。在阿拉伯普通话和埃及方言里唯一能够找出来的带有一定褒义色彩的成语,即中国人也说的“老鼠的女儿会打洞”。这个成语一般用来表示孩子们会擅长父母所做的领域,与汉语种的“将门出虎子”相当。另外,通过阿拉伯语的各种表达方式也能看出“鼠”的贬义和负面的象征意义。比如埃及方言中“猫不在,老鼠撒欢儿玩”,相当于中文的“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像老鼠一样怯懦”,就是中文的“胆小如鼠”;“老鼠们企图一起去偷邻居的大饼”对应中文的“贼眉鼠眼”、“贼头鼠脑”;“老鼠挖个坑,公牛馅进去”,说明老鼠的狡猾、害人,即中文的“陷害忠良”;“老鼠在我口袋里跳”,“老鼠玩个不停”表明心不安定,对应中文的“忐忑不安”;“老鼠与猫和好,调料店会倒霉”,表明“老鼠”害人、是小人,因为猫和老鼠是天敌,猫和老鼠如果讲和的话,猫就不会再抓老鼠,就会失职,这样就会纵容老鼠倒乱、到处害人,导致天下大乱,对应的中文是“猫鼠同床”;再比如,埃及方言中的“老鼠害怕,是猫的好运和福气”,象征老鼠害怕,给猫机会控制它;“像隐藏在自己的洞里似的”意思是说人像老鼠一样懦弱,等等。因为老鼠的特性,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以及古埃及文化里都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因为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环境有所不同,也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贬义和讽刺表达方式。通过仔细考察汉语里带“鼠”字成语并对比阿拉伯语,可以发现:大多数带“鼠”汉语成语都是描述老鼠的相貌,而阿拉伯语里的“鼠”词熟语则主要描述鼠的行为和性格。二 牛牛在人类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动物世界当中和人类最有亲密关系的动物之一。很多文学、哲学和宗教书籍都谈到了牛,甚至有一些民族还依然崇拜牛。牛,一直以来是人类和文明的好帮手,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虽然如此,可是“牛”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在汉语里,“牛”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牛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二、与十二支配属“丑”。牛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古至今,中国人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生活上都对牛充满依赖。牛曾经是几千年来农民耕地的好帮手,牛耕地的发明和推广,在农业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里程牌:另外,它又因为能拉车运输,有“陆地之舟”的美称。人们在喜爱牛的基础上,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以满足精神世界的需要,比如,娱乐活动中的斗牛,新春到来时的鞭打春牛,祭祀活动、神话故事中的形象,以及绘画和文学作品的素材,等等。中国牛文化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勇敢拼搏、勤奋向上、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朴实无华、不折不扣地可爱精神和高贵品质。牛文化与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不仅体现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勤勤恳恳、实实在在的态度,而且体现了人们对理想和目标的坚韧执着、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些品质在牛年短信祝福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借用牛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向对方生活、工作的良好祝福,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享受;牛是最任劳任怨的动物,它最听主人使唤,叫它犁田则犁田、拉车则拉扯,不会违抗,主人无事时把它绑在树下亦不会乱跑。依六道轮回说,出生为牛是来赎罪的,所以它与犯人一样,被绑在树下或关在一个地方不会乱跑。所以造字时,以不会亦乱跑者为牢,道理在此;牛在这个中国农业大国占很重要的地位,最古老的六畜之一。其身材高大魁梧,健壮有力,体格健壮,是,自古以来是重要的农耕工具和人们的衣食之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对人类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牛”的重要性,“牛”的象征意义有不少正面、褒义的内容。“牛”象征大、高、多、好、重要、食量惊人、辛苦劳作、踏实肯干、为人服务、任劳任怨、太平生活、知恩图报、无惧无畏、慈爱善良、强者大才、运输工具等符号意象。以下成语反映出来“牛”的正面、褒义的形象特征和象征意义:牛高马大、九牛二虎之力、牛之一毛、九牛一毛、亡羊得牛、汗牛充栋、如牛负重、做牛做马、休牛放马、买剑买牛、木牛流马、初生牛犊不怕虎、老牛舐犊、舐犊情深、牛角挂书,等等。人类文明总是在和平和战争中向前发展的,人们渴望的是和平,讨厌的是战争,而牛在人们的生产中主要是用于耕耘的,某种意义上是和平的象征,因为只有平息战事,人们才能安居乐业,从事生产。因此,人们在制造成语时,往往把牛当作和平的化身,表达安安稳稳过日子的美好愿望。比如,卖剑买牛、休牛归马、休牛散马、买牛息戈等等。在有些成语中看到牛,就意味着看到了和平,有了牛,就有了和谐。不过,“牛”在汉语成语中也有相貌丑陋、行动缓慢、速度慢、愚蠢、性格固执,脾气古怪、不懂事理、争强爱斗的以免。这些负面的形象特征和象征意义可以由以下成语反映出来:牛鬼蛇神、牛头马面、蜗行牛步、老牛破车、对牛弹琴、牛马不如、牛马风尘、牛马之衣。又如:呼牛呼马、牛头不对马嘴、鼠入牛角、隔山买老牛、犀牛望月、饭牛屠狗、争猫丢牛、对牛弹琴、囚牛好音、鸡口牛后和饭牛屠狗,等等。在阿拉伯语里“母牛”叫“????”、水牛叫“??????”,公牛叫“???”。阿拉伯半岛环境是贝多因环境,这种环境直接影响了阿拉伯人的喜好并控制了他们的思维。在贝多因文化中,马和骆驼占有很高的地位,并没有“牛”的位置。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牛”代表迟钝、白痴、愚蠢、食量惊人,“公牛”则更是暴力和愚蠢、轻浮的象征。当阿拉伯人要讽刺或嘲笑某个民族愚蠢或白痴时,会用牛形容他们。“母牛”在古埃及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最早的众神之一,在古埃及前王朝时期和王朝的开始期间,古埃及人开始崇拜“母牛”,其当时象征自然和生育力,命名为哈托尔(hatchur),意思是“母神、生育和成长神”。从古埃及王朝至希腊罗马时期都有“牛”的崇拜,其崇拜中心传播在整个埃及,还扩散到埃及境外的其它地区。古埃及人把“母牛”视为母爱、给予、生长的象征,古埃及人出于崇拜“母牛”和对它的尊重、感恩,不允许宰杀“母牛”,但允许宰公牛和牛崽。埃及人自古至今很重视宗教信仰,宗教对他们来说是他们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多神教到信封犹太教,再到信仰基督教,最终信奉伊斯兰教。在这个漫长的历史中,古埃及人之所以崇拜动物和其它生物,是因为他们当时认为这些动物的身体里多隐藏性力量,后来犹太教和基督教首先慢慢改变了古埃及所传的多神教思想,在阿拉伯人把伊斯兰教传到埃及的同时,还把阿拉伯文化的思想传到埃及,大多数的埃及人除了完全接受伊斯兰教之外,还吸收了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埃及人慢慢放弃了和伊斯兰教有矛盾的纯文化,还慢慢被阿拉伯游牧民族的思想所浸染。阿拉伯语成语里“牛”的象征意义都是贬义、负面。这些象征意义由以下成语可以反应出来:“他吃得像母牛一样多”,“牛”象征食量惊人的符号意象,可以对应中文的“暴饮暴食”;“他跟牛一样胖”,“牛”象征胖、高大魁梧、体格健壮、吃量惊人的符号意象;“她跟白牛一样”,“牛”象征肥胖而无知的妇女,可对应汉语里的“脑满肠肥”、“丰乳肥臀”;“他好像是从白牛后边过来似的”,这个熟语的含义就是这个人一点儿都不文明、教养水平很低、不懂礼仪,可以对应汉语的“蛮横无理”、“蛮不讲理”; “象一头吃苜蓿的公牛”,“公牛”象征愚笨无知,可对应汉语里的“愚不可及”、“呆头呆脑”;“老鼠挖个坑,公牛馅进去”,“公牛”象征愚笨无知。另外还有“牛倒众人宰”,对应汉语里的“墙倒众人推”,等等。三 虎中国是野生虎族的故乡,最早的虎栖息于亚洲东部和西部,后来逐渐分为两支,分别向西、向南方扩展。虎在传统上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视为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北方游牧民族一万年前的岩画告诉我们,老虎作为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可能有近万年历史。至今,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崇虎的习俗。然而,在阿拉伯文化里,“虎”却得不到这样的受尊敬和崇拜地位。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强他们的精力与活力。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还有人相信一头虎在500年后将变得雪白,然后还能再活一千年,当它们死后,它的灵魂将渗透入地下变为琥珀,这便是“琥珀”一词的由来,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国法庭上能见到“回避”、“肃静”的字样,字牌上常有虎形。虎符,是虎形的木块,是由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的标志;古代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在汉语里,“虎”字是个象形字,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虎在中国生肖中排位第三、与十二支配属“寅”。基于“虎”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特性,“虎”被赋予勇敢、壮健憨厚、雄壮、好斗、善战、魁梧健壮、生气勃勃的性格特征和驱邪避灾的威慑性,比喻为百兽之王、保护神、为人崇拜的图腾、帝王君主、王后君子、杰出人物、出色人才、知名之士、强者英雄、勇士军队等符号意象。比如,两虎相争、虎头虎脑、龙争虎斗、虎背熊腰、九牛二虎、伏虎降龙、如龙似虎、虎门无犬子、潜龙伏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生龙活虎、虎毒不食儿,等等。在汉语成语里也还有不少与“虎”相关的成语带有贬义。“虎”强大、伤害人、性格凶恶,让人产生畏惧的心理,所以“虎”又被赋予凶猛、残暴、侵略性、恶毒、称王称霸、伤人害人、很不讲道理的负面特征,老虎也成为凶徒、恶人、敌人、祸害、坏人、惹不起的人或势力、危险、谣言等让人害怕畏惧的事物的代名词。“虎”的这些负面形象特征和象征意义可以由以下成语反映出来:如狼似虎、饿虎扑食、狼吞虎咽、猛虎出山、虎狼之势、苛政猛于虎、虎视耽耽、虎狼之国、虎狼之域、捋虎须、骑虎难下、敲山震虎、虎口逃生、羊入虎口、虎入羊群、虎口拔牙、虎口余生、龙潭虎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狐假虎威、龙盘虎踞、纸糊老虎、放虎遗患、前怕狼后怕虎、笑面虎、放虎归山、初生牛犊不怕虎、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养虎留患、为虎作伥,等等。阿拉伯半岛和古埃及很早以前没有老虎,老虎对他们来说是后外来的野生动物,在阿拉伯文化中“虎”象征有势力、速度快的动物。虽然老虎的力量很强,但是其在阿拉伯文化中,没有狮子的地位高。而且只有一个成语反应这个意思,即“为他穿了虎皮”, “虎”象征实力、敌意。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穿虎皮展现势力来威胁对方,可以对应中文的“狐假虎威”。在阿拉伯文化中与中国的老虎地位相当的动物是狮子。自古以来狮子在埃及是动物之间最有力量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动物。狮子在古埃及法老时期生活在沙漠里。在古埃及王朝前和整个古埃及时期至希腊时代,狮子被崇拜,古埃及人把狮子视为力量的象征,其力量代表国王或统治者,在同时狮子也是太阳的象征符号之一,古埃及人之所以崇拜狮子,一方面是佩服它具有力量和勇气,另一方面是怕它的邪恶和残暴,而这个思想和古代中国对老虎的思想是很相似的。在古埃及历史上,狮子和统治者是分不开的,在古埃及人留下的文字当中,狮子很明显代表获胜的国王。比如,图特摩斯三世国王的胜利歌的意思是看自己是狮子,把敌人变成尸体,描述这个情景的壁画就在卡尔纳克神庙里。关于狮子和太阳的关系,这种动物头很大、两只眼睛冒出火花,表示愤怒、具有圆形的脸部、头发亮就像太阳的闪光,在古埃及《死亡之书》里狮子被描述为太阳神。古埃及人认为太阳每天早上日出代表出生,日落代表去世,所以狮子与出生和死亡有了相连的关系,如果仔细看古埃及留下的床和椅子都有狮子头部的装饰,在棺材和防腐桌子上有狮子的描述和图。在古埃及后期有外来文化和宗教的参与,这些因素改变了古埃及的传统思想,虽然狮子后来不再象征了太阳,但还是勇敢、力量以及森林之王的象征。狮子在阿拉伯语叫“???”,除了这个名字之外,狮子在阿拉伯文化中还有500多个专业名字和形容词。古埃及人对狮子的认识等同于中国古代汉民族对老虎的认识,所以把威猛勇武、力量、勇敢等象征符号赋予狮子。狮子在阿拉伯文化中地位很高,阿拉伯人常常将国王、英雄、勇敢强壮的男子比喻为狮子。狮子象征英雄、帝王、勇猛、威权、领导、尊严、有气势,它的象征意义等同于中国文化中的“虎”。基于狮子特性和阿拉伯人对它的形容,其英雄、勇敢等象征意义由以下阿语成语和谚语反映出来:“这头幼狮是那头狮子生的”,可对应汉语的“将门出虎子”;“狮子就是狮子,关在笼子里还是狮子” ,狮子象征英雄,可对应汉语里的“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赢得了狮子的份额”,“狮子”象征赢得最大的份额,可对应汉语里的“拔得头筹”;“想在狮子的领地追捕猎物”,“狮子”是森林之王,这个成一的意思是:一个人追求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目的,就像去狮子领地追捕猎物一样,可对应汉语里的“不自量力”。自古以来,中国境内并没有野生狮子。典籍记载,狮子最早进入中国是在公元87年。狮子在古代中国是代表高贵吉祥的瑞兽,没有“强大威猛”的意思。汉语中要以猛兽来比喻“强大威猛”之意时,一直是用本地产的老虎。到了近代出现了“睡狮”一说,狮子“强大威猛”的寓意,才在汉语中生发出来。阿拉伯地区包括古埃及本无老虎,只有狮子,阿拉伯人把狮子视为“强大威猛”的象征,所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各自对虎和狮子有相同的尊敬和崇拜,这样的文化差异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中国和阿拉伯地区的环境资源不同。除此之外,这也再一次体现中阿两个文化在思想上的差异和不同。中国人崇拜老虎的原因一方面是承认它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是怕它的力量;而阿拉伯人尊敬狮子并把它视为“森林之王”的原因仅仅是佩服它的力量和能力;若仔细考察古埃及文化,他们简直把狮子视为国王和太阳的象征符号之一,跟中国的思想是一致的,一方面是佩服它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恐惧它的“炽热”。也就是说,狮子跟老虎一样也有象征残暴、凶猛等负面意义,古埃及虽然崇拜狮子,又惧怕它的邪恶;但是,狮子在阿拉伯文化中却不承担任何的负面意义,只象征正面、褒义,很多文学作品赞美它,这是因为在阿拉伯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只要对某个事物看好,就不再看坏。四 兔 兔子是一种很可爱、招人喜欢的动物。但它在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意义却有所不同。在汉语里,“兔”是个象形字,本意为一种外形为拖拉重物之形的动物,即兔形目兔科动物。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排第四,与十二支配属“卯”。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兔子在中国人们心目中一方面是温顺、可爱、善良、娇弱,还有一方面是它的智慧、聪敏。兔子在动物世界中虽然是个弱者,但是却也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之一。兔子的听觉非常灵敏,它那一双长长的耳朵侦测着四面八方,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它的耳朵。它飞奔的速度更是令许多动物望尘莫及。兔子在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包括机智、谨慎、机巧、敏捷、有时拘谨、忧郁、自炫,兔子还有狡猾和弱者的象征。兔子相貌很可爱、性格温顺、活泼好动、灵活敏捷、迅速,任何人只要看到它,都会情不自禁地过去摸摸它,真是人见人爱。它常被用来代指月亮、月仙,比喻时间迅速短逝、延续不长。“兔”的这些象征意义可由如下成语反映出来:动若脱兔、兔子不吃窝边草、白兔捣药、东兔西乌、玉兔东升、金乌玉兔,等等。 “兔”在中国文化还有贬义的象征意义,它象征逃遁、狡猾及弱者、争斗者、受难者等符号意象,比如,兔死狐悲、狡兔三窟,等等。兔子在古埃及象征生命和生育力。古埃及的每一个节日都有一种代表符号,其中有一个从古至今有5千年历史的“闻风节”,是埃及人从法老时期直至今天都庆祝的比较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既是迎接春季的到来也是万物复苏季,所以当时的人们把它叫“复活节”,而其代表符号就是兔子。作为生命和生育力的象征,古埃及人的这个传统信仰传播给了希腊人,然后传播到整个西方国家。然而,在在阿拉伯文化中“兔子”多带有贬义的象征意义,主要是象征胆子小,可由以下成语反映出来:“胆子小如兔”,可以对应汉语的“胆小如鼠”;“她像一只母兔,每次怀孕都有一打儿胎儿”,阿拉伯穆斯林国家不实施计划生育,夫妻可以多生孩子,生孩子不受有限制,在阿拉伯传统思想里,多生多福,所以以前很多妇女都喜欢生孩子,生一胎后马上就又怀孕。这个民间谚语一般用来形容生很多孩子的妇女、形容她像母兔一样不停怀孕生产,不给自己休息恢复的时间,兔子不停生产当然是好事儿,但是妇女不停地生反而不好,所以,这个成语对“兔”本身是褒义,但用来形容妇女的话则变成了贬义。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对兔子的认识有所不同,在两个文化里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在中国,兔代表温顺、可爱和善良,有时也还有狡猾和弱者的象征,在阿拉伯文化里,兔子则象征胆小,而那在古埃及又是另外一种情景,兔子代表生命和生育力。对比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古埃及文化中“鼠、牛、虎、兔”这四种动物及其相关的成语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之间、古埃及文化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不同。但是,无论不同文化、文明有多少差异,都值得尊重和学习。研究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差异是为了更深了解文化,因为通过比较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其美丽和独特,而不是为判断其对还是错,能够有独特思想和文化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值得敬佩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