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憧憬“远方”的而出发的人,抵达时或只剩一片虚无-亚博安卓下载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156篇文章
很喜欢一首歌,送给你。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在《萧萧集》里,沈从文讲过这样一个令人惆怅的故事:
一个很美的女子,憧憬爱情,渴望一场“诗一样的爱情”,但是她又对所有亲近她、对她献殷情的男子若即若离,正如她每到一处,都想着“我要离开”一样。
兜兜转转,走走停停,身边的男人换了又换,好在因为她实在太美,殷勤的面孔总是不绝。她不仅同时与几个男人通信,还与一个自己心里根本不喜欢的大学生保持着暧昧的情人关系。对于这个年轻的男学生,她不仅是不喜欢,实际还,她在心里对大学生简直到了厌恶的地步:“又穷又无用”。
但她却从不拒绝大学生给她的殷勤和关爱,她的朋友劝她,既然不爱就不要彼此耽误,更不要不断给那个可怜的大学生以不断的希望。但是,这个漂亮的女人却不忍断绝这种畸形的关系。
她给自己辩白:“这不能怪我,我是个女人,你明白女人有的是天生弱点,要人爱她。哪怕是做作的热情,无价值极庸俗的倾心,总不能无动于中,总不忍过而不问!”
而她此前的几段所谓“爱情”,与她和大学生的感情并无二致。
她总是漫不经心地对待生活,对待感情。生存无理想,生活无幻想,但夜深人静时,又对自己白日里甘之如饴的一切充满厌恶,时刻想要着逃离。
一个又一个的男人爱上她,最终,又一个又一个地离开。连同她身边的朋友也是一样,她很伤心,但却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相反,她总以为自己站在正确的一面,她对自己说:“我其实永远是真实的,无负于人的”。
就像小说最后,大学生借钱买了一套新衣服,找她来看电影。她自己内心一面感觉这个年轻的爱人“庸鄙可笑”,在内心里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同这么一个俗不可耐的庸人混下去?读书毫无成就,头脑糊糊涂涂,就只是老实。这老实另一面也就正是无用。这算是什么生活?”
但是,一面又“赶忙把镜子移到桌子边,开了灯,打开了粉盒,对镜匀抹脂粉,两点钟后两人已并排坐在电影院里柔软椅子上”。
回到家,最终只是淌着眼泪倒在床上默默地想:“人生不过如此”。其实,人生绝非如此而已,只是这很美的女子一叶障目,终究是被自己的美丽所陷害了,终究是被心里那“诗一样的生活和爱情”所陷害了。
(二)
你会发现,总是有人在感叹:现在这一切不是我想要的,我再也无法忍受这一切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心里都存在这样一个“远方”。它就像一个精心雕饰的城堡,它远远在彼岸矗立,无比真实,无比梦幻,却又难以抵达。
当我们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地注视这座远方的梦幻城堡后,环顾当下的四周,我们自然感受到一片狼藉,就像你妈每一次进你房间时所发出的那声惊呼一样:“天啊,这是猪圈吗?这那里是人呆的地儿啊!”
“远方”诱惑着我们所有人,在大多数时候,它是正向的,是积极的,是令人振奋的。
在大多数时候,心里装着“远方”,是很好的。
然而当你每一次跋涉着抵达之后,都发出:“哦,原来也不过如此”的惆怅时,那我得说,你应该警惕了,因为远方的风景没有错,是你的心性出了问题。
当你一味地寻找远方,那么,远方就变成了一个永远无法抵达之地。
缥缈而令人绝望。
每一次的贸然出发,都心潮澎湃,荆棘坎坷不能令你放弃,日夜兼程不能令你疲惫,你告诉自己: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或者爱情。
但是,这种逃离式的逐梦远方,往往呈现两种可悲的结果:
一种是永远无法抵达,你心里的远方变成了一种妄想,你跑的越快,它却离的越远;
一种是当你筚路蓝缕地抵达这个远方之后,却发现,这座城堡其实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你当初的出发之地,于是,你抬头望去,看见了另一处“远方”。你还未建设,却开始想要开始第二次跋涉,去远方。
(三)
认识远方和认识自己一样难,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心中的“远方”能否容得下这颗焦躁的心脏,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自己——否则,我们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了。
就像在感情里,有很多人感叹“世间已无真爱”。实际上,他们和小说里的女子一样,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叫真爱的“远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小说中,沈从文借那个漂亮女子的前男友之笔,这样剖析了她心目中所谓“诗一样的爱情”:
你如同许多女子一样,极端近于一个生物。从小说诗歌上认识了‘爱’字,都颂扬赞美这个字眼儿,可是对于这个字的解释便简单得可怕。都以为‘你爱我,好,你就爱吧。我年纪小,一切不负责!(连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字的责任也不负!)’。感觉这个字的意义,都是依傍了肉体,用胃和肢体来证实。也不要美,不要音乐和诗歌——要的只是照社会习惯所安排的一个人,一种婚姻,以及一分无可无不可的生活!
从行为上说来,你是一株真正的‘寄生草’,无论在情感上还是生活上,都永远不用希望向上自振。你虽然觉得一切超越世俗的抽象观念美丽与崇高,其实你却更适宜于生活在一种卑陋实际中,任何高尚理想都不能在你生命中如男子一般植根发芽,繁荣生长。
因为没有认清,所以不知所以,所以遇见的都是恍惚,所以对方每一句“我爱你”换来的都是一次对自己的质疑——这质疑所指向的,不是对方,无关物质,而是自己的精神画像。
人性有时候就是这样,从“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到“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再到“原来这样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这是一个从厌倦和否定,到渴望与追逐,然后再度沦为否定与厌倦的故事。
这一切是令人如此地疲倦,因为在这个不断轮回的过程中,人的内心从来没有得到过满足。就像沈从文小说中那位漂亮的女子一样,她总是焦虑而慌张,总是渴望爱情,却对身边所有的追求者施以嘲讽和漠不关心。
她总是盼望着远方,盼着“诗一样的生活和爱情”,盼望着有一天意中人可以踩着七彩祥云来把她接走,可是,到最后,她却只拥有了一片沦丧,甚至连最好的朋友也忍受不了,离她而去。
人总是经常性地纠结于,在“过好当下”和“追逐远方”之间,应该如何取舍?
有时候,远方只是一片虚无,你想要的一切,其实都不在远方,或者说,它从来就没有过。
有时候,“远方”更像是一场浩大而华丽的海市蜃楼,她就像个梦中情人一样,挑逗你不安的内心,引诱你备马出发,却不告诉你,她是否真的爱你。
所以请问,你心中的“远方”是何处?你又是否曾抵达过心目中的远方呢?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继续阅读】
你已成年,别一直趴在“童年阴影”的水坑里展示伤口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苹果用户专用赞赏二维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