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亚博安卓下载
台湾诗人余光中一生创作了约八百多首诗歌,其中有许多首是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韵动人的一曲,并广为流传。
壹《乡愁》具有题材之美。余光中身居台湾,离开大陆三十多年,但他挚爱着自己的故国,思念着自己的故土,眷恋着自己的故乡。但是台湾与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海峡两岸的人们,只能隔海遥望。这不仅仅是余光中的乡愁,更是千千万万个海外游子共同的乡愁。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只要轻轻吟诵起《乡愁》,便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震颤着人们的心灵。
贰《乡愁》具有复沓之美。《乡愁》是一首现代诗,却有着《诗经》的古典之美。全诗共四小节,小节与小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即节与节之间匀称整齐,但内部又能参差有致。每节诗的均是先点明时间,再用比喻将乡愁具体化,最后再写距离。读《乡愁》就像韩红演唱的歌曲《九儿》,简单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反复的吟唱,渐唱渐强的抒情。这样就形成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美,恰到好处表现了跌宕起伏的乡愁深情。
叁《乡愁》具有画面之美。诗的每一小节都是一幅别离的画卷。第一幅写幼年求学,母子分离,相隔两地只有通过书信来寄托彼此的牵挂;第二幅写成年以后,夫妻分离,分隔大洋彼岸的人儿只有通过轮船彼此才能相见;第三幅写母亲去世,生离死别,留给儿子的是深深的怀念;第四幅写隔于海峡,国不能归,家不能回,台湾同胞只能与大陆隔海相望的遗憾和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肆《乡愁》具有时空之美。全诗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分别领起四小节,清晰地理出了一条时间纵线,写出了人生各个阶段的乡愁,写明了人生中大半个世纪的乡愁!而从空间上看,诗人的视角在跳跃变换,既有诗人在大陆因求学而导致的母子分离,也有诗人远渡重洋因工作而导致的夫妻分离,还有因岁月无情而导致的母子阴阳两隔,更有因政治原因而导致的游子与大陆的长久分隔。每一节诗都用“这头”、“那头”或“外头”、“里头”表空间分隔的词来收尾,每一节诗在轻轻叙说着一个久久思念、苦苦思念、深深思念的故事。正如诗人自己所说:“这首诗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伍《乡愁》具有意象之美。在诗人笔下,乡愁化为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个意象,都是读者所熟知的事物,看似简单直白,实则内涵丰富,能诱发读者的联想,离家的乡愁,亲人的离别,谁不是其中的亲历者呢?四个静态可感的意象,构成了四幅生动的画面,而在这画面,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有情感……这样,非常抽象的乡愁就变得立体、具体、形象。
陆《乡愁》具有用词之美。首先来看看四节诗用的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用得贴切,用得形象,增添了诗歌的音韵之美。这首诗用的叠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并且使用在诗中相同的位置,使得全诗低回沉郁、如怨如诉,浓重的乡思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这首诗用的方位词——“这头”、“那头”或“外头“、“里头”,口语化的表达,就好像乡音一样纯朴,用简练而浅近的文字,表现了深邃浓郁的思乡之愁。
柒《乡愁》具有虚实之美。诗歌的前三节中的“我”是具体的“我”,是诗人个人的经历,是诗人小家的别离,而诗歌的第四节升华了全诗的意境,从小家到大家,从个人到无数海外游子。一首《乡愁》,不仅仅是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更是无数华夏儿女共同的乡愁。
制作:沈 俊
作者介绍:
苏丽,中共党员,贵州省江口县淮阳中学语文教师,现任学校党支部书记,贵州省初中语文乡村名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热爱语文,热爱写作,自己开设了微信公众号“苏苏爱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