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是不是贵族姓 杨姓是什么血脉-亚博安卓下载

截止到2022年,全国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多万,是中国的第六大姓氏。

其实自古以来,杨姓都占据着较高的人口比例。在宋朝时期,杨姓大约就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张、赵、刘、陈之后,是宋朝第7大姓。

而在诸多杨氏家族中,弘农杨氏最为出名,其以弘农郡(陕西省华阴县)为郡望,又称华阴杨氏。

据南宋的史学家郑樵编写的《通志氏族略》一文记载,弘农杨氏起源于姬姓,是春秋时期晋国地位赫赫有名的贵族羊舌氏的后代。

其家族兴起于秦汉,在五代十国时期快速发展,至隋唐达到顶峰,到现在延绵一千多年,培养了许多能人志士,不仅有功臣,也有文学我们。

《汉书》记载,祖籍弘农的杨喜因为斩杀西楚霸王项羽有功而被汉高祖封为赤泉侯,是为西汉开国功臣。

自此弘农杨氏便在两汉朝廷中有一席之地,涌现了许多名士名臣。

其中杨敞因为家居弘农郡华阴而被认为是弘农杨氏的一世祖。他也是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御史大夫,同时也是文学家、太史令司马迁的女婿。

汉武帝后元二年即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武帝的托孤大臣霍光辅佐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执掌朝政,杨敞因为人谨慎小心受到了霍光的青睐,至此在政治道路上青云直上。

后来,杨敞的三代孙杨震任东汉安帝时期的太尉,因“四知说”被称为”关西孔子”。

杨震的儿子杨秉与他的孙子杨赐、二代孙杨彪也同为太尉,所以他们被时人称为”四世太尉”、”东京名族”,弘农杨氏的声名愈发显赫。

秦汉时期弘农杨氏世系表

除此之外,弘农杨氏在东汉末年有一位为大家所熟知的谋士——杨修。

我想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那个”一合酥”的经历感兴趣,那个让曹操又爱又恨的主簿就是杨修。杨修为人恭敬好学、博学多才,他的才能让曹操也自愧不如,说出”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的话。

后来,杨修参加到了曹丕和曹植的魏王继承人之争中,曹操大怒,遂起杀杨修之心。建安24年秋,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处死。

罗贯中也曾在《三国演义》中对杨修写道:”伶俐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来表现对杨修的惋惜,只能说是造化弄人了。

杨修的故事也为后来弘农杨氏的沉寂埋下伏笔。

作为两汉时期的世家大族,弘农杨氏在魏晋动荡之期并没有像其他氏族如琅琊王氏那样成功转型成为著名的门阀士族。

东汉末年,杨秉后代的杨彪、杨修父子因为政治立场和当权者有所差异而遭到当权者的猜忌甚至杀戮。

西晋之时,弘农杨氏虽然有”三杨”——即以外戚的身份专揽朝政的杨骏、杨珧、杨济三朋友,其中杨骏甚至还曾任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但是因为朝局的动荡,再加上他们的专权不得人心,很快就被朝廷诛灭。

东晋时期,杨氏一族又由于渡江太晚,在南方没能抢占先机获取更多发展的机会。所以家族便逐渐衰落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弘农杨氏的族人不得不弃文从武,当然在乱世之中这也不失为生存之计。

在西魏政权的内部,弘农杨氏依靠着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了”关陇贵族”的重要成员,他们和河东裴氏、河东柳氏、京兆杜氏等世家成为当时北方著名的大族。弘农杨氏家族终于从衰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而到了隋朝,弘农杨氏进一步扩大了家族势力,稳固了家族根基。

当时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自称是杨震的第十四代世孙。但是根据史料记载,杨坚的父亲杨忠虽然是弘农人,但他并非出身于此前巅峰一时的弘农杨氏家族。据历史考究,他和弘农杨氏之间有关系的也许性不大。

但不管如何说,以弘农华阴杨氏自称的杨坚在总揽朝政、夺取政权并建立隋朝之后,重用了一部分弘农杨氏族人。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就是杨素,他这一支在扩大弘农杨氏的影响力上举足轻重。

杨素是正统弘农杨氏的后裔,他跟随杨坚平乱、灭陈,被杨坚拜为荆州总管,封越国公。后来杨素主张支持时为晋王的杨广取得太子之位。

杨广即皇帝位后,让杨素讨伐平汉王杨谅的叛乱,因此杨素被任命为尚书令、太师与司徒,之后杨广又封其为楚公,权倾一时。

虽然隋朝只历经了三十余年国寿,很快就灭亡了。但是弘农华阴杨氏的地位却并没有因为隋朝的灭亡而就此衰落。

李渊建立唐朝后,采取了和”关陇士族”联姻合作的政策,弘农杨氏通过政治合作和联姻的方法巩固了家族的社会地位。

在唐朝,弘农杨氏前后有11单人拜相,因此也被当时人称作为是”十一宰相”之家。

毛汉光先生曾说:“弘农华阴杨氏是隋唐三百年的宠儿,子孙有较高的仕宦率。”这也介绍了弘农杨氏家族在隋唐的政治舞台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历史变迁,真实的弘农杨氏究竟去哪了,大家今年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弘农华阴杨氏在全天下的杨氏族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精神地位,弘农杨氏的名号在当时有人追捧,于后世也受到尊敬。

因此有很多杨氏家族的族人言败本来的族系,把自己家的家谱追溯到弘农华阴杨氏里。

后世杨家也是名人辈出,杨氏子孙开枝散叶。正是”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杨氏遍天下”。弘农杨氏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引领者存在于历史长河中,延绵不绝。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弘扬杨氏更是享誉天下,将相辈出。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他自称出身弘农杨氏,还说自己是东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孙。然而事实证明,隋朝皇室根本不是真实的弘农杨氏,实际上他们是来自山东的寒族,这究竟是如何回事呢?

隋朝杨氏冒充名门弘农杨氏,实际上是山东寒族

唐朝初年,官方编修了许多部史书,其中有几部都涉及了隋朝皇室和弘农杨氏的关系。第一步是《隋书》,里面说杨坚祖先是“汉太尉震八代孙铉”,杨铉之后是杨元寿、杨惠嘏、杨烈、杨祯、杨忠(杨坚之父),所以说杨坚是杨震的第十四代孙。然而《周书》在记载杨忠的先祖时,是从杨元寿说起的,而且中间少了杨惠嘏。

换言之,在《隋书》中,杨元寿是隋文帝的五世祖,到了《周书》就成为四世祖了。在《隋书》中,杨铉是杨坚的六世祖,是杨震的八世孙,但是根据《新唐书》中宰相谱系的记载,杨铉是杨震的十七世孙。按照《隋书》的记载,杨元寿、杨惠嘏、杨烈、杨祯这些人都做过太守、将军,但是在史书上没有任何事迹的记载。这介绍,这个世系应该是伪造的!

杨忠(507年-568年)字揜于,小字奴奴,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之父。看杨忠的字与小名都不是汉人该有的。杨忠不过是发迹之后,附会的的汉名罢了,依照六朝人起名的习惯,揜于应该是杨忠的本名。如高欢,本名贺六浑,发迹后,改名叫高欢。

六朝人善于附会高攀,李唐很也许是赵郡李氏后裔,为自抬身价冒认陇西李氏(因为门阀时代,看重这个)。北周让李家改姓大野,是真的改姓。而不是说他们是鲜卑大野部后裔冒认李姓。而是他们本来就姓李。真实的大野氏,汉化的时候改姓谢了。所以说,陈寅恪的虽然没有下绝对性的论断,但根据他的推测,就是李唐先祖是汉人门阀中地位不高的赵郡李氏,最后发迹了自抬身价为陇西李氏。然而……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本就是同祖,只是在门阀时代家族后裔发展有了不同差异而已。所以这个问题的重点只是在李唐冒认自己出生高门阀,而不存在冒认祖宗的问题。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弘农杨氏这样的名门来说,婚姻必须要门当户对,绝不允许和那些寒门通婚。可是,杨忠的妻子,也就是隋文帝的妈妈却来自贫寒之家。杨忠的妻子名叫吕苦桃,来自山东济南一带,就连《隋书》都承认“其族盖微”。早年间,杨忠和吕苦桃成婚,之后夫妻二人几经辗转,来到了关中地区,并且生下了杨坚。

北周灭掉北齐后,杨坚就曾派人到山东去寻访妈妈的族人,结果一无所获。到了隋朝建立后,济南郡上报皇帝,“有男子吕永吉,自称有姑字苦桃,为杨忠妻”。后来验明,吕永吉确实是杨坚的表弟。和此同时,吕苦桃还有壹个堂弟名叫吕道贵,他见到杨坚后言语粗鄙,搞得隋文帝十分难堪。这介绍,吕苦桃出身寒微,如果杨忠真是弘农杨氏,他不也许娶吕苦桃。

562年,杨忠出征经过武川镇时,“过故宅,祭先人”,似乎表明他就是武川镇人。其实不然,因为杨忠的老家是山东的。除了杨忠和吕苦桃的婚姻外,还有一点也能介绍这个问题。北齐灭亡后,杨坚在邺城找到了他的堂朋友杨弘,原来,杨弘的祖父和杨坚的祖父是亲朋友。杨坚对堂弟很好,“为买田宅”。隋朝建立后,杨弘被封为河间王,这介绍他和杨坚确系亲族!

之后,杨弘的儿子杨庆继承郇王的爵位。隋朝末年,李密曾向杨庆写信劝降,其中说到“王之先代,家在山东”。后来,杨庆归降唐朝,仍被授予郇国公的爵位,毕竟隋、唐本是亲戚。相反,那些真实的弘农杨氏反而没有得到杨坚“认亲”,比如隋朝时期的重臣杨素,他就是杨震之子杨奉的后裔。隋文帝自称弘农杨氏,实际上是出于政治的原因。而杨坚也确实为弘农郡华阴县人,是胡汉混血人。父亲是胡人,妈妈是汉人。弘农杨氏在南朝杨佺期被灭族之后南朝没有弘农杨氏后裔,西晋杨骏被灭三族后北方也没有了弘农杨氏的后裔。

历史学家王桐龄曾提出以下几点质疑,认为杨隋先世应非汉族:1、杨隋先世家于武川,其地为匈奴鲜卑人杂居之地;2、隋室自谓系出弘农,但其世系中断,颇多暧昧不清之处;3、隋室之家族关系常和儒教道德伦理相抵触,而和西北民族习俗习惯暗合;4、隋室好和外族通婚。

北周隋朝时期杨素的家族世系特别清晰。其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北周汾州刺史。杨素跟随杨坚平乱、灭陈。杨坚拜为荆州总管,进封越国公。支持晋王杨广成为太子。杨广即位后,主持讨平汉王杨谅叛乱,拜尚书令、太师、司徒,再封楚公。杨素死后,其长子杨玄感担任鸿胪卿,袭爵为楚公。声名过盛,受到隋炀帝猜忌,内心不安,策划谋反。大业九年春,炀帝第二次出征高句丽,命玄感在黎阳督粮。此时民变已经陆续爆发,玄感以为机不可失,遂滞留粮草,屯兵于黎阳。不久进围洛阳。久战不克,隋援军到来,攻势强烈,玄感军立刻不敌,被迫西撤。一日三战三败,然后再从头对战于董杜原,被宇文述诸军攻击,玄感大败,自己和十余个骑兵窜逃林木间,欲奔往上洛。处境窘迫的玄感,自知逃不了,让弟弟杨积善杀了自己。

“弘农杨氏”的地位,并未因为隋朝的灭亡而就此衰落。李渊建唐后,采取和“关陇世族”合作的攻略,采取联姻等多种方法,继续巩固杨氏家族的地位。整个唐朝,虽然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大族对于仕途的垄断,但杨氏家族还是凭借着他们的文化“软实力”,先后有11 人拜相、近 90 人登科,因此也被称为是“十一宰相”世家。后世杨家也是名人辈出,杨氏子孙开枝散叶。正是“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杨氏遍天下”。

杨氏家族并没有随着隋朝的灭亡而衰败,唐朝时弘农杨氏有杨恭仁、杨师道、杨再思、杨弘礼等11人,先后担任丞相。随着科举制的兴起,传统世家大族的显赫地位,受到了冲击,弘农杨氏也不例外。尽管如此,弘农杨氏依然名人辈出。北宋著名的“杨家将”,就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

自杨喜最初到唐朝,杨氏家族就传承了近1000年,也算得上是千年世家了。

网站地图